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出发,强调要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并将此视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这是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地位和深远意义的高度概括,也为新世纪我们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指明了工作重点。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然而,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首先必须保证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当家作主。没有农村的民主,也就不可能有整个国家的民主;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村的小康社会和基层民主建设是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及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和愿望。自古以来,“小康之家”及“小康生活”一直是中国农民的理想。然而“小康”并不仅仅是经济上宽余,衣食无忧,还包括社会的和谐和生活的安宁,它内含着政治民主和政治文明的要求。从理论上说,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政治民主是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和核心内容。没有政治民主,不可能有政治文明。同样地,没有乡村的民主和法制,农民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就不可能有经济的安全和生活的安定,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小康生活。从实践来看,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我国农民群众的经济状况和生活质量有了极大的改善,然而,在一些地方,人们在享受经济富足的同时,政治民主却相对滞后。推进乡村民主政治建设,不仅是小康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农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和愿望。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是实现农村社会政治稳定的根本保证。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群众的人心向背历来是国家治乱兴衰的关键。农村的治理也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实现农村的稳定并为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奠定基础;只有充分尊重和保障农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真正获得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只有建立健全的民主体制,农民群众的权益才可能得到真正的维护和保障。扩大基层民主,推进民主制度建设,让农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这才是获得农民群众支持的根本途径。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我国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历史的国家,邓小平指出,“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邓小平文选》第332页)农村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也是一个民主训练的大学校。农民群众通过参加民主活动,了解什么是民主,怎样做才算是民主,不断培养现代民主法治理念和习惯,提高当家作主的本领。只有亿万农民群众民主法制素质提高了,整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才能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乡村民主实践不仅可能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锻造和提供合格的公民,也可以为国家民主建设提供理论上和制度上的资源,推动整个国家的民主建设。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各地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在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中如何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是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从实践来看,农村改革和实验的地方性、分散性、微观性和可控性使之成为风险最低而代价最小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方式。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群众的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也一直成为国家宏观政策和体制改革的重要的经验、理论和制度来源。农村村民自治的一些做法如竞争选举、竞争演讲、秘密划票、当场唱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等,已给基层人大代表的选举和人代会建设,提供了借鉴。可以说,乡村民主建设不仅是基层民主的实践过程,也是我国政治民主和政治文明的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它将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注入勃勃生机和活力。
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扩大农村基层民主,首先要致力于理论和制度的创新,在创新中扩大基层民主。从目前来看,首先应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村民自治是当前农村基层民主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农民群众直接参与和行使民主权力和基层事务管理的重要途径。其次要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的范围,丰富基层民主的内容,推进乡级民主建设。经过十多年的村民自治实践,乡村基层民主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村级民主的推进对乡镇民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求乡镇政府简政放权、转变职能,也要求乡镇干部学会用民主的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与农民群众打交道。再次,要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党内民主,探索基层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机制。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由于乡村党组织在乡镇政权和村级组织中的特殊领导地位,乡村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状态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影响和制约着乡村民主建设的发展水平。
(执笔:项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