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军旅报告文学的新收获

2003-04-09 来源:光明日报 王宗仁 我有话说

因了报告文学,咏慷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读者记住。他对军事题材报告文学的不懈追求,使他在文学道路上不断地开拓着新的天地。正如他在《发兵治水》的后记中所言:“对作家来说,写一部书就是认识一个世界。”那么读者呢,也跟着他认识了一个又一个世界。

咏慷的军事题材长篇报告文学主要有:《跨越苍茫》,《执著人生》,《一个院士的成功之路》,《西部通道》。2002年底出版的《发兵治水》,是他创作军旅报告文学新的收获。咏慷用一个军旅作家的神圣职责,以发自内心的真情颂扬了军营里各条战线上的普通人,或由普通人成长起来对国防建设做出了特殊贡献的名人。这些人的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精神,或一个民族的精神。咏慷在刻划这些军人典型的同时,也铸造了自己一份兵的感情,一个军旅作家的责任。

作家在创作上选材取向的高下,反映着作家本人情趣和品德的优劣。不想真正地为自己的军队做事,就不可能听到军人的声音,就不会走到他们心里去。当然也就谈不上写出受读者喜爱的作品了。咏慷的心与他所塑造的军营人物的心是相通的,一致的。他的这几部报告文学,都是他慧眼独具的产物,每部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每部都有激荡人心鼓舞人向上的力量。《发兵治水》这部作品与作者以往作品的不同之处,是他以职业军人作家固有的情怀始终致力于对主人公本质内涵的表现和深层发掘。就说那个把毕生的智慧和心血都献给中国水利事业的“水利师长”朱国华吧,作者并不想只满足于一般报告文学中只讲生动的故事,而是力求在他那一贯拙朴的字里行间盈满来自内心的感情。他把自己所感受到的那份激动和力量,通过精巧的细节为朱国华的生命之音而喝彩,也通过细节传达给了读书人。朱国华这位16岁就参加豫南游击队的老红军战士,在无私地奋斗一生后,于1976年6月因患不治之症——肺癌,与世长辞。在解剖躯体时,发现他的肺部、胃部、肝部、肠部、淋巴与大脑中都长满了肿瘤。他死了,但是他还活着,活在作家给读者创造的三个细节里。这三个细节就是朱国华在薄山水库穿的那三双鞋:布鞋、草鞋、高筒胶鞋。三双鞋是他人生历程的缩写,也是一个老兵留给后人永生永世不能忘却的精神财富。初到治淮工地,面对陌生的新的战场,他有诸多的不适应。“快步走在田野、沟坎上,鞋底沾着潮湿的泥土,吧吱、吧吱地响着。”人无语,只有鞋踏地的响声。这时的朱国华更多的是思虑,甚至有几分担心;当他投身到施工队伍的洪流中后,脚步变得快捷了:“身穿一套洗得泛白的军装,脚着一双自己打的草鞋,不避风雨地亲赴深山老林。”草鞋虽轻,踏出的却是无比神奇的威力;高筒胶鞋的出现预示着艰难跋涉:他“戴一顶柳条做的盔式安全帽,穿一双高筒胶鞋在泥地里一陷一拔。”这使人感到他浑身张扬着一股“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作者用韵味无穷、充满艺术活力的细节,来刻划人物的心理状态,揭示人物的本质。这就是艺术家的眼光和文学功夫。

咏慷的执着和勤奋,给我们这些军旅作家做出了榜样。我们完全有理由期望着他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