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著名的大庆油田西部,有一座令人瞩目的集炼油、化工、化纤、生产为一体的大型高科技、现代化国有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它就是闻名遐迩的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
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是2000年10月18日由原大庆油田化工总厂和林源石化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公司总占地面积20.3平方公里,有员工7200多人。在公司高扬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旗帜下,这里汇聚着一大批科技精英。他们和全公司的职工,努力拼搏,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使企业走上快速发展之路。目前,大庆炼化公司年加工原油能力已达到800万吨,公司拥有主体生产装置45套,分为炼油、润滑油、聚合、腈纶四大系统,大部分装置都代表着国内炼化领域的先进水平。大庆炼化公司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5万吨/年聚丙烯酰胺装置,国内首套20万吨/年异构脱蜡装置和180万吨/年重油裂解装置等主要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这些先进的工艺和精良的设备,充分体现了大庆炼化公司的实力、科学技术水平和发展潜力。
现在,大庆炼化公司每年可生产聚丙烯酰胺7万吨、润滑油20万吨、石蜡10万吨、腈纶3万吨,大庆炼化公司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聚丙烯酰胺生产基地。产品质量也创出国内最好的水平,产品现以辐射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亚、欧、美、非四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大庆炼化公司之所以生产迅速发展,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是因为:
大庆油田化工总厂和林源石化公司合并重组,建成大庆炼化公司后,董孝利出任公司的总经理,他在主持、规划公司生产发展的时候,认为发展生产始终是国有企业的主旋律,要唱好这个主旋律,必须在坚持企业改革的同时,下气力抓好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学习和认识。
总经理董孝利和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以及科研部门的负责人,认真抓好全公司贯彻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和江泽民同志对这一论断的创造性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我们必须敏锐的把握这个客观趋势,始终注意把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科技进步必须面向国家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为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作出贡献。只有这样,科学技术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才能充分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在大庆炼化公司不仅深入人心,更成为公司领导干部、全体科技人员、职工的共识,这个公司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树立为生产发展的旗帜,他们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追求科技创新;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科技进步;以体制改革为动力,完善科技管理体系;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科技队伍的能动性,使生产发展跃上新台阶。
在理论武装、认识提高的基础上,他们不断加大对科技投资的力度,2001年,公司投资1.4亿元进行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并拿出230万元对5项科研成果、26项技术改造项目和58项新技术推广项目进行了重奖;2002年,公司对科研开发投资1.1亿元,为重奖拨款124万元,总经理董孝利提出,大庆炼化公司对科研开发、技改技措和科技攻关项目重奖经费上不封顶,有力地激发了全体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大搞科研的热情,科技开发、技术改造的热潮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生产的发展。
创新,是企业科技进步的先导和源泉,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不竭的动力,只有坚持科技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地前进和发展,大庆炼化公司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密切追踪世界石化行业尖端水平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我所用,使之转化为生产力,公司领导班子热情鼓励科技人员和职工,从国情出发,从公司的具体实际出发,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学习、借签,但绝不依赖外国的“洋务”,搞出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国炼化行业特点的、公司急需的科学技术创新项目和科学管理体系。
静观和分析国内炼化行业的市场竞争状况,特别是风云变幻的世界政治形势对世界石油炼化市场的影响,大庆炼化公司总经理董孝利深刻地认识到,在国内、国际经济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科技人才更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市场竞争的胜负取决于科技实力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对科技人才的拥有和竞争,足够数量的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是企业兴旺发达之本,是企业宝贵的资源和有力的支柱,科技进步和创新,人才是关键。
公司在对科技人才的招贤纳士、培养、使用、纳留的实践中,总结了他们对人才的理念:科技进步,以人为本;汇聚全员智慧,追求科技领先;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企业为人才成长打造平台。大庆炼化公司倡导:进了大庆炼化门,就做合格炼化人;通过在工作岗位上的锻炼,就做标准炼化人;通过培养教育,争做优秀炼化人。
为招贤纳士、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公司大力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最大程度地发挥科技人才的动力作用,大庆炼化公司树立一个观念,明确三大目标,抓好四项措施。
树立一个观念,就是树立“科技进步,以人为本”的观念。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科技进步的程度,而科技进步的程度又取决于人才的多少和水平,人才是科技进步中最为活跃的资源。科技进步也不仅是科研、技术等专业部门事情,不是单纯的科技研究工作,它在企业中无所不在,所以,为科技进步做出贡献,也不仅仅是科技工作者,还应该是公司的广大员工,这就需要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素质,而且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既要有技术开发与创新人才,还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只有这样,“以人为本”才会落实到实处。
明确三大目标,就是公司成立后,制订了“121”人才培养工程,即争取利用3—5年时间,培养出10余名科技带头拔尖人才,200名技术创新和优秀管理人才,1000名高水平操作技能人才。经过探索和实践,目前,已培养科技带头拨尖人才10名、技术创新和优秀管理人才82名、高水平操作技能人才375名,并在公司的生产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继续推进“121”人才培养工程,科学统筹、精心组织,加大上述三类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
抓好四项措施,一是拓宽形式。对科技带头拔尖人才的培养,要采取“带课题攻关”和“送出去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对技术创新和优秀管理人才的培养,要采取“校企联办”、委托培养的方式;对高水平操作技能人才的培养,要采取“上岗、待岗、转岗”的动态管理办法和“跨岗位”培训以及“三讲、三考、两挂钩”的方式。二是引入竞争。在管理干部队伍中,引入竞聘机制,选贤任能,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操作工人队伍中,引入竞争机制,引导成才,建立能进能出的使用机制。三是考核奖罚。加大工资分配向“三高一关键”倾斜的力度,对在科技进步、科研攻关、技改技措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科技人员及员工给予重奖,严考核,硬兑现。四是委以重任。对德才兼备的人才要给任务、压担子,营造宽松的环境,提供施才的舞台,使其个人价值在炼化生产建设和发展的火热实践中,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为了开发、使用人才,大庆炼化公司,实施了三种人才管理机制:人才培养机制,人才竞争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是建立“三高”人才培养机制。大庆炼化公司编制了《公司员工培训计划》,确定了三高“人才”培养工程,即以全面提高员工素质为目标,重点培养高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高水平岗位操作人才。通过选送优秀人才出去学,关键人才带项目学以及校企联合等办法,开展高层次教育,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通过倡导管理人员学专业技术,专业技术人员学管理,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星级操作员、系统操作员”和操作运动会等活动,培养高水平岗位操作人才。2001年以来该公司培养了3名博士,47名硕士研究生,50名技术能手,230名星级操作员,10名系统操作员。对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的科技人员可报销学费。并对评选出的优秀技术能手、星级操作员、系统操作员给予重奖;
人才竞争机制,就是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用人竞争机制。一是选才。既重视从生产技术人员、经营管理者中选拔人才,又要重视从优秀工人中选拔人才,充分发挥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才潜力;二是引入竞争机制,对人才实行动态管理。一方面,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敢于把重任委派给广大科技人员;另一方面,对于完不成业绩指标,得不到职工信任,工作发生严重失误,图享受、图安乐的干部坚决予以淘汰。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良性机制,这样才能使人才队伍焕发生机,才会有战斗力;三是广开纳才渠道。对于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只要愿意为企业服务,大庆炼化公司热诚欢迎。同时,积极同各科研究院所、院校寻求合作,请进人才,将给予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人才激励机制,就是建立业绩至上、严格兑现的激励机制。一是对人才的评价要看科研成果能不能推广应用,能不能转化为生产力,能不能获得经济效益,对科技攻关、技术改造,能不能具有较高的回报率;二是体现奖罚严格兑现。对在科技进步创新、科研攻关、技改技措项目方面取得成绩的科技人员给予奖励,成绩突出的给予重奖。对完成重大攻关项目人员要给1至5万元的奖励,对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人员,要给予5至50万元,甚至更高的奖励,通过建立和完善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谈到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问题的时候,大庆炼化公司总经理董孝利认为,国有企业不是一个单纯的科学研究机构,企业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载体;它是一个社会生产单位,是科学技术物化的场所,国有企业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多出产品,快出产品,出好产品为目的,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的需要,作为一个国家的生产部门国有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最终是以产品来体现的,所以国有企业的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必须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行使国民经济支柱的作用;从宏观上看,国有企业必须要以跨越式前进的步伐,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不断向国家的四个现代化提供各类物质产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迫于国家建设事业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也必须把国有企业的科研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
大庆炼化公司坚持科研与生产力结合,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取得了成效:公司的抗盐聚丙烯酰胺项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取得小试、中试、工业化试验的成功,顺利通过大庆油田评价,在油田得到推广应用,仅半年就为该公司多创销售收入3.853万元,此项技术正在申报国家专利。
目前,该公司聚合物产品已形成系列化生产格局,不仅可以满足大庆油田三次采油的需求,而且在规模、技术、设备、质量上,处于世界同行业领先水平。
2002年全公司有21套装置开展了装置达标活动,其中,常减压、丙烯腈等8套装置和炼油专业参加中国石油股份公司组织的达标活动。经过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努力,装置达标工作稳步提高。常减压、ARGG、聚丙烯酰胺等装置能耗较2001年有较大降低,常减压、ARGG等12套装置实现公司级达标,其中,60万吨/年加氢改质装置达到了优秀指标;常减压、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酰胺等7套装置实现了股份公司级达标。
大庆炼化公司以油田化学品技术开发为主攻方向,科技人员完成了阳离子、复合离子以及超低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和国粉造粒等4项科研项目和工业化生产,形成了阴离子、阳离子、复合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系列产品,产品分子量实现了超高分、高分、中分、低分、等多品种格局:抗盐聚丙烯酰胺产品的技术开发完成了实验室研究,确定了工艺配方和技术路线,中式放大工作进展顺利,以进入工业化生产。
各种特色聚丙烯酰胺产品的研发满足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的需要,为该公司进一步依靠自有技术占领市场提供了强有利的技术支撑。与国内研究单位合作,完成了聚丙烯原料技术RSCC工艺催化剂的实验室制备、性能测试和中试试验;
烯烃歧化OCT工艺催化剂研究项目经建立评价装置,催化剂担体的筛选、定型以及工艺条件初步确定工作已完成。以上的科研开发取得的成果为大庆炼化公司建设成为油田化学品和聚丙烯基地奠定了基础。
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绘制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作为现代化、高科技国有企业的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承担着国民经济支柱的重任,他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时不我待”的危机感,“挺身而出”的责任感,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强化管理,开创科技工作的新局面,为加快大庆炼化公司“两大基地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出新的,更大努力,高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