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不仅是一个地域名称,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完全没有必要用“中国硅谷”这一类名称,为中关村这样一个中国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科技园区命名。
这是硅谷与中关村的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所决定的。
中关村文化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来自中科院、北大、清华等高校、院所的科技人员肌体内存在着历代中国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遗传基因。无论是哪种所有制的高新企业,也无论是来自何处的科技人员,他们都怀着一个共同的愿望:以中关村为支撑点,推动国家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在个人才智变成社会财富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大河水满的过程中,让自己富起来。不少人在初创时期,一无工作室,二无资金,三无项目,四无产品,甚至还要承受旧体制带来的压力和阻力,但他们从未动摇,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这是在硅谷见不到的。”记者在硅谷访问期间,当地华人企业家阐述的这个观点还包括另一层含义:中关村有北大、清华等39所名牌高校和以中科院为首的213家研究院所;硅谷有斯坦福、伯克利等48所名牌高校和一批科研院所,两地绝大多数企业同样从事高新技术研发工作,与周边高校、院所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受校园文化、院所文化的影响都很深。从形式上看,两地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从内在关系看差别就大了。给中关村文化带来深刻影响的校园文化和院所文化,本身就闪烁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耀眼光芒。
中关村同时又是吸取西方文化的时代先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当地高校、院所的一批优秀知识分子最早把西方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理念引入中国,自发地办起了“电子一条街”。以后随着4400多名归国留学生,以及43家“世界500强”加入中关村建设,西方文化的精髓逐渐融入中关村的血液、渗透进中关村的细胞。
以支持创新、坚持诚信、推崇团队、强调合作、挑战自我、追求卓越、鼓励超越、容忍失败、崇尚法制、与时俱进为鲜明特征的中关村文化,现已成为中关村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它推动中关村实现跨越式向前发展,用20年攀上一座又一座高峰,成为中国53家高新科技园区的龙头老大、世界高科技研究发展中心之一、全球创新资源聚集地之一。
中关村文化是一种将中西方先进文化熔于一炉的新文化。然而,中国传统文化并非中关村独有,西方文化也并不偏爱中关村,内中原因并不神秘。
在计划经济模式下,企业发展寄希望于国家,对创新的需求不迫切,因此也不需要西方文化提倡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精神。尽管“失败是成功之母”在中国从古说到今,甚至上了经典著作,但实践起来往往就变成了“以成败论英雄”,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失败。中关村高新企业集中,高新产品生命周期短、更新换代速度快,创新求发展是企业的唯一生路,而在创新过程中,一次成功的几率几乎为零。“鼓励创新、容忍失败”与“失败是成功之母”,两种不同文化在中关村找到了最佳结合点。于是,在为成功者喝彩的同时,向失败者伸出扶持的双手,很自然地成为全社会可以接受的观念。宽容失败就等于宽容创新的新观念,为每一个创业者提供出天高任鸟飞的环境空间。自中关村出现“电子一条街”以来,已有数以千计的创业者从失败中重新崛起、数以百计的失败者成为知名企业家。
中关村的科技人员以自然科学专业为主,这些人自幼生长在重整体、重联系的东方文化环境中,同时普遍接受过西方分析型文化的熏陶和训练。一些最新的理念、机制在国际上刚一露头,他们就能发现其使用价值,在以最快的速度“拿来”这些新东西时,不会像其他地方的人那样有太多的思想顾虑。20世纪80年代初,计划经济思想还处于不许触动的地位,中关村高新企业就敢于向它挑战,大胆地提出了不要国家投资、人员编制,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愿结合的“两不四自”企业经营管理新思路,与南方深圳相呼应,在北方奏响了市场经济序曲。随后又大胆地进行了“冻结存量,明晰增量”,让创业者、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认购新股,在不改变产权所有者的情况下,对公司利润分红权进行切割,“自然人入股”等一系列体制、机制、制度创新。
中关村的成功是历史的必然。这里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这里的知识分子早就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足之处。今天的中关村文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百年追求,是来自本土的、海归的、国外的三支力量在这个极特殊的地方共同创造的。
一些归国留学生说,在哈佛念书时,没想过办公司,毕业后到硅谷立即产生了办公司的强烈愿望。“因为在硅谷,创业是一种文化,让人自觉不自觉地就融入了其中”。相比之下,中关村仍然缺乏这样的文化环境氛围。
不仅如此,中关村还存在一些鲜为人知的现象:一些企业满足于自给自足,陶醉于小富即安。一些企业老板不看自身的条件,只要与人谈合作项目,开出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是我当老大”。一些企业的管理方式至今仍停留在十分落后的家族式管理阶段,一些以同学作为合伙人的企业同样带有这种色彩。这样的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用人制度不科学、奖励制度不公正,初创时期人们能同舟共济,有了一定发展,尤其是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更大的利益诱惑,便纷争四起,甚至反目成仇,最后分道扬镳。正如北京市社科院完成的一项研究所指出的,中关村企业文化建设面临五大挑战、九大障碍。
为此,中关村园区管委会开始多管齐下,迎接挑战,扫除障碍,推动中关村文化向前发展。树立“科学民主、与时俱进”的中关村理念,弘扬“勇于创新创业,不怕失败”的中关村精神,营造“学习明理、诚信守法、团结友善、敬业奉献、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中关村氛围,以崇尚创新、追求效率为主题推进管理机关文化建设,以创新为主题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以诚信为主题推进商业文化建设,以奋发向上、振兴中华为主题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改革、开拓、创新为主题推进院所文化建设,以文明、和谐为主题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针对中关村与硅谷的最大差距是环境,管委会决定每年按20%的增幅增加文化建设财政投入,在未来5年内建成国际会展中心、创新博物馆、文化会馆、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大型图书连锁店、街心花园、咖啡长廊、茶艺长廊、酒吧长廊、林荫大道、百花大道等一大批硬件设施,让人进入中关村后,满目是绿色和美丽。同时推出“英才计划”,大力提高人员素质∶以总数5000人以上为目标,用“留学人员创业扶持基金”作杠杆,吸引留学人员到园区创业;进一步敞开大门,降低门槛,邀请外国高科技人才到中关村工作;大力培养高级软件工程师、技术经纪人、高科技企业管理和产品营销、金融投资管理、熟悉WTO规则的涉外法律等5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