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学校‘吃不饱’,名优学校‘吃不了’”,这是人们在形容生源流动不均给学校带来影响时常用的一句话。它反映了学校招生中的一种常见的结构性矛盾。然而,记者近日在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的中小学采访中发现,这里已经基本没有了这样的尴尬,各所学校都形成了自己的竞争强项和特长。
润州区的韦岗中学原是一所薄弱校,该校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他们对一些名优学校在生源方面的优势十分羡慕,“但是现在不同了,我们的学生不比他们少,也不比他们差。”据了解,在2002年的中考中,韦岗中学的优秀率达42%,是镇江市同类学校的领头羊。
润州区能够在中小学内形成普及优质教育的良好局面,并非一日之功。“教育必须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根本,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这样才能对学生和学生家长产生吸引力。”在镇江市润州区采访时,区教育局局长朱其荣这样告诉记者。
为了改变生源流向的两极分化,数年前,润州区教育局决心在总体上对区内中小学进行规划,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改善教育环境。他们确定了“一手抓薄弱,一手抓特色;整体抓规范,重点抓示范”的学校建设基本思路,着力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鼓励特色办学。
润州区教育局的举措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从1998年起,润州区逐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努力改进学校环境和教学设施。如今,全区薄弱学校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善,大多数学校已经达到了规范化建设合格学校的要求。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是人们对以前的中华路小学的评价。该校原是润州城区一所老校,校舍的陈旧与师资的不稳极大地制约了学校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在润州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该校已经完成了新校区的建设。如今,环境优美、设施一流的一座现代化校园已巍然屹立于古运河畔。六年级一班的张建蕾同学以前因学校“一校三址”而来回奔波上课,现在她在中华路小学的学习又安心又舒适。“以前教室又破又旧,现在新学校教室宽敞明亮,同学们都把教室当家一样爱护。”说到自己的新学校,张建蕾又高兴又自豪。
全新的校舍加上全新的管理,现在的中华路小学教育氛围愉悦而和谐,学校管理民主而开放。2002年,该校被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级绿色学校”称号,并成为“江苏省实验学校”、“江苏省模范学校”。
在着力改善学校办学硬件的同时,润州教育局狠抓师资队伍建设。他们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制定了培养骨干教师的3年规划,定期选送骨干教师脱产到南京师大等高校进修研究生课程,安排优秀教师举办业务学习活动和研讨活动,请名师、教研员手把手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等等。在教育部门的努力下,老师们都兢兢业业,涌现出了如江苏省特级教师杭培根等一大批敬业爱生的典型。“教师素质是一所学校实力的最重要体现。有了优秀的老师,才能有优秀的学生。”朱其荣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强调。
润州教育局还鼓励区内学校走特色办学之路,推进素质教育,以吸引学生。为此,润州教育局还推出了“易操作、易指导、易评价、易总结”的“主题学校”模式,要求各学校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一个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题,使学校逐渐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目前,润州区已有相当一批中小学校通过“主题”模式,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提高了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增强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在特色兴教理念支配下,润州区出现了不少所特色鲜明的示范性学校,如七里中心小学、中华路小学等,这些学校都吸引了学生家长择校目光。
数年苦功,铁杵成针,润州的教育教学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近年来润州中考和高考成绩均列镇江市前列。2002年,润州区被确定为“江苏省素质教育实验区”、“江苏省基础课程改革实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