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大广泛开展教师教育、培训工作,已成为江西高校教师的培训基地。
江西师范大学作为江西省唯一被团中央、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试点高校,认真实施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为主线、以“培育五个课堂”为重点的素质提升工程,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一、文化建设常抓常新。学校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方针,创名牌、出精品,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首先是文艺活动精彩纷呈。学校每年举办“团结杯”合唱节、校园歌手比赛、学生京剧专场、迎新生晚会、元旦晚会等文艺活动,活跃了学校氛围;学生积极参加江西省的各种艺术比赛,如2001年江西省艺术歌曲演唱比赛、江西省大学生“校园之星”歌手大赛等,浓厚了校园文化氛围,提高了学生的整体艺术修养。其次是文艺活动常抓常新。学校针对女生占学生总数一半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推出女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开展杰出女性图片展、时装表演、现代舞、女生心理性格测试、琴棋书画比赛和女性专题讲座等活动,进一步展现了当代女大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推出的校园“吉尼斯”比赛、优秀电影展映周、大学生形象设计大赛等活动,也成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精品活动。通过艺术培训及文艺活动的熏陶,学生在全国各类文艺比赛中均获佳绩。2001年获全国大学生艺术歌曲演唱比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02年龚令仪同学获飞利浦杯中国大学生“足球形象大使”冠军,2002年李佳玉同学获“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第二名。
二、社会实践深入持久。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在经费投入、后勤服务上提供有力保障。在组队方式上,采用点、线、面立体网络式,即成立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总队、学校直属队、院直属队三大主梯队,在就近就便原则下学生自愿参加活动。在管理体制上,实行立项管理制,各团支部、学生社团都可申报组队参加社会实践,经学校团委审核批准,并按活动内容的等级确定社会实践经费的数量;建立和完善了学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果的考核奖励制度,规定在校学生至少两次参加社会实践、每次时间不少于10天可获得两个学分。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保证了社会实践的实际效果。学校社会实践工作连续十五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评为“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三、科技创新硕果累累。学校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实践活动,拨出专项基金支持学生的科技创新工作,并把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制度化、规范化。自1999年以来,学校每年拨出超过30000元的专款支持学生课题立项。学校每两年举办一次全校性“求实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规定凡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比赛获二等奖以上的同学,可予以保送就读本校硕士研究生。这些措施使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的热情不断高涨,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从1991年起在全国“挑战杯”系列比赛中共获得三等奖和鼓励奖18项次,并连续五次获全国高校优秀组织奖。同时,我校在全国数学建模比赛中共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四、学生社团良性互动。学校学生社团人数多、规模大,而且异常活跃。现有校级社团38个、院级社团57个,社团会员人数达到近7000人。各社团间形成了竞争互动的良性机制,纷纷推出精品活动。如心理协会推出大学生心理咨询周,以现场心理咨询、心理影片展播和心理讲座等形式,取得很好的效果,《人民日报》海外版予以报道。其中作为江西省首次推出的心理剧汇报表演,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还如法学社推出的“模拟法庭”、商艺俱乐部推出的“手工作品展览会”、蓝天环保社团推出的“湿地使者行动”、演讲与辩论协会推出的“平安杯”辩论赛等,都满足了广大会员渴望高质量活动的需求。同时,学校还注重品牌社团的建设,涌现出了一大批在省内外影响较大的学生社团。由非艺术专业组成的女大学生军乐团,其事迹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融专业研究与公益服务为一体的蓝天环保社团开展的“湿地使者行动”,在2002年暑期围绕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尤其是鄱阳湖的影响的调研中,以出色的成绩获得一等奖,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环境报》等媒体报道;威风锣鼓队表演的《井冈闹春》在1999年获得全国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业余组表演三等奖。
五、志愿者活动有口皆碑。学校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组织学生与各街道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等共同创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全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集体、教科院“蓝心”志愿者服务队长年为南昌市按摩医院的残疾人子女进行义务家教,并利用心理学专业知识解决残疾人心理上的一些困惑;江西省“十佳”优秀青年志愿者集体、政法学院“绿色家园青年服务队”在南柴居委会、彭家桥街道办事处设立法律服务站,挂牌定点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江西省“百优”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城环学院“蓝天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到筷子巷照顾孤寡老人,并派优秀学生担任居委会主任助理。从2002年开始,学校作为江西省唯一参加团中央、教育部、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组织的全国支援西部大开发研究生志愿者扶贫接力支教团的高校,每年选派优秀在读研究生赴贵州省望谟县中小学开展扶贫支教工作。从2003年3月开始,学校开展大学生为南昌市下岗职工子女提供义务家教活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称赞。目前,青年志愿者活动已成为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成为陶冶人性、铸造健康人格的有效形式,成为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