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故事中的博弈论

2003-04-17 来源:光明日报 王则柯 我有话说


最近三四十年,经济学经历了一场“博弈论革命”,就是引入博弈论的概念和方法改造经济学的思维,推进经济学的研究。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包括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纳什博士在内的3位博弈论专家,可以看作是一个标志,这自然也激发了人们了解博弈论的热情。

现代经济超出以往的模式

经典意义上的经济学,以经济主体人的自利行为以及相应的市场反应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也无论是竞争形势还是垄断形势,基本上是经济主体人面对市场作出自己的最优决策。无论形势严峻也好还是宽松也好,行为的结果是主体人自己决策的结果。

像垄断那样没有对手的决策是比较简单的,“计算”生产和供应多少东西到市场上去可以实现自己的最大利润就可以了。这时候,商品的价格由市场的需求和垄断企业的供给共同决定,所以说垄断企业是价格的决定者。像完全竞争那样对手很多的情况下的决策也比较简单,因为对手多了,他们的决策相互抵消,相互汇合,“全体对手的决策”呈现可以预见的市场规律,大家的市场份额都很小,都不能影响商品的价格,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他们要做的,就是“计算”应该生产和供应多少商品到市场上去,才可以实现最大利润。

现代经济活动早已超出上述模式。竞争的结果是许多行业都剩下少数几家企业,每一方的市场份额都很大,每一个主体人的行为后果,受对手的行为的影响很大。博弈论就是研究利益冲突的主体人的对局的理论。

现代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曾经描述,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会引导人们自利的行为促进社会的福利。博弈论的“囚徒困境”却揭示,非合作的自利行为可能导致两败俱伤的前景。

难怪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说:“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了解。”那么,非经济学专业的读者,怎么了解博弈论呢?萨缪尔森推荐普林斯顿大学迪克西特教授和耶鲁大学奈尔伯夫教授合著的普及读物《策略思维》,提供了一把了解博弈论的“万能钥匙”,读者将从“兴味盎然”的阅读中获益。

价格大战的囚徒困境

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几乎垄断了美国碳酸饮料的市场;几大航空公司,完全垄断了美国民航市场。他们之间的争斗,是经济“寡头”的争斗。争斗的目的,为的是利润。如果一家企业垄断了市场,采用高价格可能增加利润。现在存在两家或者几家相互竞争的企业,许多消费者可以在他们之间选择,这时候高价不仅不能增加利润,反而会使利润下降。这里,要紧的因素是市场份额。如果你高价,对方低价,许多消费者就不买你的东西而买你的对手的东西,你的市场份额下降很多,利润也就下降。这是历经市场经济洗礼的读者都明白的道理。对方的价格比你低,生意比原来好得多,利润就可能大幅度上升。这样,双方价格大战的结果,是大家的利润都降低。但如果两个企业都采取比较高的价格,消费者没有别的选择,两个企业都能够获得高利润。

为什么两个企业那么“蠢”要进行价格大战呢?因为不管对方的决策怎样,自己总是采取低价策略才有利。当前长时期的家电大战,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清楚这种前景,双方勾结或合作起来,都实行较高价格,双方都可以因为避免价格大战而获得较高的利润,得到“双赢对局”。可惜正如上面揭示的,这些联盟处于利益驱动的囚徒困境,双赢也就成为泡影。五花八门的价格联盟总是非常短命,道理就在这里。

毕业舞会的后动优势

博弈论的基本分类,是按照博弈各方是否同时决策,分为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同时决策或者同时行动的,叫做静态博弈,决策或行动有先后次序的,叫做动态博弈。动态博弈因为行动有先有后,常常表现出“先动优势”,所以人们会说“先下手为强”。可是也有出现“后动优势”的可能。

奈尔伯夫大学毕业的时候,在毕业舞会上参加轮盘赌游戏并且以700:300的大比数领先。眼看大奖在望,鬼使神差他却无视已经具有的后动优势,在最后一轮大意先行,押在胜率最大的格子,而对手则冒险押在胜率很小的格子。想不到,小概率事件发生了,奈尔伯夫功败垂成。这位博弈论的高才生,就这样输在原来处于第二位并且曾经求和建议分享奖金的女同学手下。事后他回忆那天酒喝多了,忘记了博弈论的教导:领先时要采取让对手先行而自己紧跟的保守策略,这样,对手押对我也对,对手押错我一样错,领先的总还是自己。

奈尔伯夫和迪克西特的这本著作,用许多这样活生生的例子,包括他们自己“败走麦城”的故事,向没有经济学基础的读者展示博弈论策略思维的道理。

包括分析《指环王》和《二十二条军规》在内,这本书以讲故事取胜。它的学术根源,却是迪克西特教授在普林斯顿大学给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开设的“策略博弈”课程。简而言之,这是关于了解对手打算如何战胜你,然后你战而胜之的艺术。不同背景和不同行业的读者了解了这些故事和原理以后,运筹帷幄取胜得意的本领就会上升一个层次。

《策略思维》(美)迪克西特奈尔伯夫著
王尔山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