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滕卫平:做好社区医院这篇大文章

2003-04-1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张炳升 我有话说


个人档案滕卫平,男,辽宁省副省长,全国第十届人大代表,致公党中央常委,1988年至1990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作访问学者,1994年至1995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曾任中国医科大学校长。

记者:你长期在基层工作,熟悉情况,你认为医疗卫生系统当务之急是什么?

滕:近年来,卫生医疗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同时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上升幅度较缓;二是卫生事业发展难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卫生医疗事业发展较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记者:对于当前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群众意见比较大,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滕:长期以来,老百姓对看病难、药费偏高以及医疗服务水平不尽如人意颇有微词。我觉得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这里既有体制、管理问题,也有意识、观念等诸多问题。比如医患关系比较紧张,主要原因在于双方缺乏沟通和交流。一方面,大医院门诊量大,医生每天看病人30至50人,缺乏和患者进行有效交流的时间;另一方面,在意识观念上,医生乃至医院都没有把患者视为上帝,当然也就谈不上处理好医患关系了。

记者:目前我国是否存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

滕:现在,大医院人满为患,许多中小医院又吃不饱。我国城乡差距较大,城乡人口比例是“三七开”,但是卫生资源所占比例却为“七三开”。在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比比皆是。城市里医疗资源又严重浪费。若按每千人医生的比例,我国城市医务人员的数量甚至超过了英国。以沈阳市为例,现有地方、军队以及铁路、电力等十路医疗大军,医院供大于求。高素质医务人员不仅集中在大城市,并且有三分之二集中在大医院。

记者:如何解决医院忙闲不均这一难题?

滕:大医院不能大小病都看。高水平医院要高到位,高到应该高的水平;社区医院要低到底,低到它所应该处的位置。目前,为了维持运转,各医院都想方设法搞钱。可是,追求利润使医院发展偏离了方向,导致整体医疗水平下降,也在某种程度上扰乱了医疗市场。现在,国家有关部门已下决心加强宏观调控,对现有医疗资源重新整合。相信不久之后,全国医疗市场将逐渐走上正轨。

记者:按你的说法,现有的医院需重新定位?

滕:是的。在城镇,实现卫生医疗资源合理组合,既要确保以医术精湛的医务人员为主体的现代化医院,保持医学科学的领先地位,对我国医疗技术发展起到辐射作用,又要构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站所组成的多层次的社会化医疗保健体系。国家在这方面已排好了时间表。现在全国不少地方都开始动作,开局不错。

记者:您在国外学习过,能否介绍这方面情况?

滕:国外的经验需要我们借鉴。英国有健全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全科医生数量占全英医生总数的50%左右,平均约每2000人就拥有一名全科医生。英国超过99%的居民都拥有全科医生,他们提供24小时的预防、诊断和初步治疗保健服务,推荐病人到专科医院就诊,充当“看门人”的职责。医院则负责提供更为专业化的服务,如脑外科手术、心和肝脏的移植以及肾病和肿瘤治疗等。

比如我所在的剑桥地区有5万居民,医生对居民的健康情况了如指掌。谁得过什么病、用药情况以及怎么处理等等,都有详细的资料,哪怕外科一个小手术也都有记录。只有在全科医生认为病人需要接受高度专业化的服务时,患者才会被转诊至上一级医院治疗。

记者: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医疗服务改革,您有何建议?

滕:目前,我国医疗制度改革也正朝着社区医疗服务的方向发展,到2010年,全国将形成“大病上医院,小病找社区”的格局。构建这一新型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关键问题在于一支数量庞大、高素质的社区全科医生队伍。当前,我们要想方设法培训好全科医生,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我国医学高等院校培养全科医生的工作刚刚开始两年,我们面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关链接中国致公党是一个以归侨、侨眷中上层人士和其他有海外关系的代表性人士为主组成的政党,具有“侨”和“海”特点。留学人员是致公党所联系的重要对象。近年来,致公党与留学人员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加入致公党的留学人员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反映留学人员的利益要求,致公党从参政党的角度出发做了大量工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