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存储的老总侯建国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们与三星合作,磨合了1个月签约;与惠普的合作,时间变成了3个月;与富士通我们整整磨合了1年……”说到“慢”,富士通(上海)公司信息系统总部总经理杨颖毅不以为然:“中国市场是非常重要的市场,我们希望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将富士通在中国的存储业务量翻一番。我们将有一个很大的投资,在合作伙伴上的选择上理应非常慎重。”
中科存储总裁侯建国说:“一方面,中科存储‘历尽艰险、终成正果’;另一方面,日本企业与韩国和美国企业在经营方式存在差异。”侯建国的话里多半还是赞扬富士通的严谨。
用“慎重”并不能完全解释为何需要“1年”的耗时。对于IT业来说,1年足以发生“天翻地覆”地变化。富士通是否会贻误战机呢?日企“慢”似乎成为习惯,从索尼、NEC到富士通在中国都发生过因错过市场机会而丧失有利局面的事情。业内人士分析:日本经济的走“软”,直接影响了日本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扩展;而日本本土市场的容量,也使日本企业缺乏韩国企业扩展的决心。
一位对日企很熟悉的人士跟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日本烟草在去年底关闭了其在大陆的所有机构,而一个新的日本烟草中国公司又在今年成立。原来,关掉的机构其实属于日本烟草的香港代理公司,而新成立的公司则直接隶属于日本烟草。日本烟草之所以要从香港代理收回在大陆的代理权,这位人士认为原因很明显——“决策和经营”的成本太高,大量的印刷品和促销品制作,以及市场宣传和渠道管理费用由港方报给日本烟草,使日本烟草不堪其重,不得不重起炉灶。相信与日本烟草面临同样问题的日本企业不再少数。
今年,一些日本企业明显加快了在大陆市场的步伐,NEC的各种产品频频出现在电视和报端,富士通也寻找到了新的战略合作伙伴。但如何能“快”半拍,避免成为市场的后来者还是很多日本企业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