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乱了人们原本如鲜花烂漫般的心境。非典肆虐,令中华民族正经历着一场严峻的考验。面对危难,我们的白衣天使勇敢地冲在了最前线,谱写了新时代一曲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颂歌。
而在另一条战线上,科学工作者也展开了一场与病毒的正面交锋战。在这场战斗中,全国的科学工作者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精神,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指挥下,在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科技组的具体指导下,全国最有实力的科技力量,在临床攻关、药物攻关、防护攻关、流行病攻关、国际合作几个方面,兵分几路,夜以继日,合力攻关,与病毒展开了一场同样惊心动魄的战斗。
非典,人类从未遇到过的疫病。从4月中旬开始,每天公布的疫情,无时不在牵动着上至总书记、总理,下至普通百姓的心。时间就是健康,时间就是生命,所有的人将目光聚焦于科技工作者,寄望于科技在这种紧要关头扼制住疫病的猖獗。
近一个多月来,与非典赛跑的科技攻关,受到公众的高度关注,凡与此有关的每一项科技成果的发布,都给正在抗击非典的人们以巨大鼓舞,科技活动从未像现在这样,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承载着巨大的社会责任,科技工作者不辱使命,以冲锋的姿态,在最短的时间里,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
4月16日,就在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确定冠状病毒变种是导致非典型肺炎的病因的同一天,我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科学家就成功地研制出了非典型肺炎的快速检测技术。这项技术为缩小疑似病人范围,及早确诊非典病人提供了可靠依据。
与此同时,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也在当天宣布,他们已成功完成了对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这一成果,为研制诊断制剂、疫苗和治疗药物奠定了基础。
4月17日,卫生部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广州市疾病控制中心共同完成了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冠状病毒技术,这项技术可在2小时内实现对非典病人的确诊。而到4月20日,军事医学科学院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科学家又把这一检测过程缩短到1小时。
4月24日,国家批准第一个用于预防非典的新药——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试验证明这一药物具有阻断呼吸道感染途径的作用。
4月28日,我国科学家表示,非典疫苗可望在数月内问世,与此同时,从现有药物中筛选有效治疗作用药物的工作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科学家表示,两三个月内即可开出抗非典的药方。
目前,在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科技攻关组的布置下,我国科技界已打响向非典进攻的全面战役,其主要任务已确定为:抓住临床救治急需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进行临床攻关;抓住预防、治疗药物筛选,诊断试剂、疫苗研制的关键技术问题,组织药物攻关;抓住防护装备、消灭试剂研制的关键科技问题,组织防护攻关;抓住病原流行的关键环节,组织力量研究流行规律。
从对非典的一无所知,到一层层揭开其病毒的真相,再到逐步寻找制服疫魔的有效手段。短短几个月之内,科学家们就以顽强的科技攻关成果为技术后盾,向世人宣布了非典可防、可控、可治,为全国人民战胜非典极大地增强了信心。
在人类文明史上,传染病给人类社会投下的阴影,是其他灾难所难以比拟的。历史上,因传染病致死的人,远比战争或其他天灾人祸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而科学正是在与疫病的较量中,不断发展了自身,为人类带来福祉。
疫病与科学,正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现在,我们已知道,非典的致病因是冠状病毒的变种,这种病毒过去从未被发现过。而就在近30年来,科学家已在全球先后发现了近40种新传染病,在这些新发现的传染病中,有些是过去就存在,但并没有认识到其传染性;有些是过去可能存在,但直到造成公共卫生问题,才开始被研究发现,如军团病、莱姆病、丙型及戊型肝炎等;还有一类属新发现的病毒,如艾滋病等。科学家一直在告诫人们,病毒一直在伺机侵害人类,就是那些早已被制服了的病毒,近年来也正以新的面目卷土重来,令医学难以对付。至于有些已被消灭了的病毒,现在也可能以变种的形式重新出现。因此,科学正是在对付这些不断升级挑衅的病毒中进步的,而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使人类变得更加强大。
几个月前,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病毒,我们因为无知而感到恐慌,即便是与病毒长期打交道的科学家,一时间也感到束手无策。但现代科技已经为制服这一病毒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全世界的科学家通力合作下,仅用三周时间,就锁定了冠状病毒变种这一非典元凶,只用六天时间便解开了这种病毒的基因图谱,而仅需几个月时间,科学家们就有把握拿出预防这种病毒的疫苗,即便在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专家也已找到了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使绝大多数患者得到救治。有理由相信,研制出彻底制服这一病毒的药物,也已为期不远。
瑞典病理学家福尔克·汉申说过:人类的历史即其疾病的历史。历史上,每一次的大规模疫病流行,都会吞噬无数生命,而进入21世纪后,人类凭借所拥有的先进科技手段已经可以自信地宣告,这一情况绝不可能再发生,对非典病毒的研究进程,已经使人类又一次获得了这样的自信,我们有能力控制这一疫情,我们也有能力最后战胜它。
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疯牛病、艾滋病的出现及扩散,使科学家们警觉于生活方式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他们告诉人们,不断加速的全球化,必然带来疾病的全球化。
历史上,人类生活方式的变迁,常常伴随着大规模传染病的爆发。人类从狩猎向农耕生活的转变,大量野生动物的驯化,使牲畜与人类之间相互传播疾病的机会越来越多。研究表明,人类与狗共有的疾病有65种,与牛共有的疾病有50种,与羊共有的疾病有46种,与猪共有的疾病有42种,与马共有的疾病有35种,与家禽共有的疾病有26种。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著名的大规模致命的传染病,如天花、流感、肺结核、疟疾、鼠疫、麻疹、霍乱等,都是从动物那里传染过来的。其后的战争,人口迁徙,更使得这些传染病在世界的许多地方爆发。
虽然还没有足够证据证明,非典病毒来自动物,但既往的经验使科学家们相信,动物是重要的病毒传播源。
此次SARS病毒在短短几个月中就蔓延到20多个国家,是疾病开始全球化的又一次证明,而在很短时间内取得攻克这一病毒的一个个胜利,显示了全球科技界携手攻关的威力,这也预示了一个新局面的到来:疾病的全球化也必将带来对付疾病的科学研究的全球化新模式。在对付非典这种新出现的病毒面前,全世界的科学家正努力做到资源、成果共享,许多著名实验室正协同攻关,力争在最短时间里,让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共同造福于人类。科学研究从未像现在这样呈现全球合作的新趋势,科学研究也从未像今天这样从研究到应用几乎是零时间、零距离。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可以预计,经过此次科学界与非典的较量,将迎来一个全球化的科学研究组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