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近日在浙江大学采访时获悉,“985工程”实施5年,该校发生巨变:科研经费每年增长1个亿,去年总数达8.05亿元,连续几年居全国高校第二位;基础研究取得历史性突破,去年有2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准经费总数全国高校排名第二,其中普通项目批准经费再次跃居全国高校第一;人才培养结构优化,研究生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校研究生总数达到14000余人,总规模居全国高校第一位,在校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例接近世界最好大学的水平。
“‘985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的历史关头作出的重大决策,其目标就是为了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浙大校长潘云鹤说,“‘985’一期工程实施以来,在中央和地方的大力支持下,浙大获得了跨越式发展,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迈进的步伐加快,有力推进了新浙大的实质性融合和发展。”
据了解,“985工程”实施以来,浙大的科研规模扩大,层次提高。学校在研的科研课题的总数稳居全国第一,师生发表的科研论文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数量大大增加,2001年度该校在国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及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共有5199篇,名列全国高校第二。
人文社会科学实施“强所、精品、名师”发展战略,研究经费连年翻番,科研规模位于全国高校前三位。通过创新科研体制,建立面向问题的交叉研究组织,浙大在光通讯、集成电路、微系统、脑科学等领域组建了一批交叉研究中心,同时按照跨学科的原则,围绕一批中长期研究项目,例如,安全农产品,网络多媒体,艾滋病的综合防治等形成新的特色。目前该校正在组建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长江三角洲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等若干个跨校跨学科研究基地,以强化学校科学研究重交叉、重创新、重实效的优势。
研究型大学的“高水平、强辐射”发展模式在浙大面向区域经济服务社会中得到充分体现。目前,浙大已与全国30多个县级以上政府和浙江几乎全部县市建立了紧密的经济和科技合作关系,与企业签订各类科技合作项目7100多项,为国家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150余亿元。
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必须拥有世界一流的人才。5年来,浙大引进人才成果丰硕。今年4月,该校启动“光彪讲座教授”计划,面向海内外一举延聘了国际电磁科学院院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孔金瓯,美国加州大学洛衫矶分校刘克峰,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张富春,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4位电磁学、数学、物理学、儒学国际知名教授。
通过引进和培养,浙大逐渐构筑起人才高地,1999年以来,该校新增院士3人,引进院士4人,在校院士总数达到18人。该校首开全国高校引进学院院长的先河,全校21个学院,外聘了11位院长,其中院士7人。聘请长江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28人,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人才近300人,其中海外学者60余人。
在“985”一期工程实施期间,教育部和浙江省以1∶1的比例对浙大投入了14亿元,用于学校的学科发展和硬件建设。今年1月4日,教育部和浙江省政府签署了关于在“985”二期工程共建浙大的意向协议,全力支持浙大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这是教育部和地方政府签下的第一个“985”二期共建协议。
浙大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大步迈进。
江泽民同志1998年5月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指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据此精神,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985工程”,即经过二十一世纪头几十年的重点建设,把我国若干所高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第一批“985工程”重点建设学校主要有9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主要采用省部共建的方式进行重点建设。1999年,教育部先后与有关省市和部门签订了共建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