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走近我们”。伴随着医务人员的感慨,也伴随着心理治疗进入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推荐治疗方案》,心理学这门传统学科,在抗击非典战斗中所发挥的作用正日益得到显现。
进入新世纪以来,心理科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关系正变得更加紧密。过去,由于医学科学技术和人们认识水平的局限,人们对治疗疾病的认识只局限在躯体、四肢、内脏的功能上,而比较忽视人的精神心理状态。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现代医学模式已开始由单一的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此次抗击非典的过程正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这更是一场特殊的战斗。其特殊性就在于,非典是一种人类从未遇到过的病毒,迄今为止,尚没有特效药物对付它,对患者的所有药物治疗归根结蒂都是一种支持疗法,所起的作用都是一种外界辅助作用。病人的最终康复还是要靠自己的身体状况,靠病人调动起自身的免疫系统,打退病毒的进攻。非典的特殊性还在于,由于该病的致死性和高度传染性,造成的社会恐慌不可避免地给非典患者的康复以极大的心理压力,据一线医务人员观察,几乎所有的非典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极少数非典患者,患病后处于极度绝望之中,导致心理崩溃,免疫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为此,医务工作者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从一开始就意识到,患者的心情和精神状态对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他们提出,非典患者需要包括生理、心理治疗在内的“立体治疗”。
正是由于这场战斗的特殊性,为心理科学提供了发挥作用的余地。在此次抗非典战斗中,不仅有心理工作者深入到一线,采用会诊的方式,为非典患者提供帮助,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对处于长期疲劳、焦虑中的一线医务人员采用“心理晤谈”的形式,让处于相同心理环境中的医护人员公开谈论自己的感受,起到情感释放的作用。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也注意采用心理治疗手段,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与他们轻松交谈,为他们讲解医学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一些医疗机构还通过个性化的音乐治疗,注意在医疗环境中设置轻松的背景音乐等方式,以营造有利于治疗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在此次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利用现代化的网络通信手段,很好地传达了亲情、友情,传达了社会各方面对于非典医患人员的极大关怀,体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这对医患人员是极大的心理抚慰,这对尽快取得抗击非典的胜利,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医学不仅仅是医生的事,也是全社会每个人的事。2003,经历过非典危难之后,心理科学不仅会更深入地渗入医学领域,也会更快地走到社会生活的前台,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