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罚随地吐痰感言

点评
2003-05-24 来源:光明日报 高国春 我有话说

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对人类的威胁,人们对做好卫生工作的现实意义有了新的领悟,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自身行为的反思。

吐痰,看似张口小事,但怎么吐、吐在什么地方,能够反映出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明程度。在社会的文明历史进程中,随地吐痰一直被作为恶习为人们所鄙夷。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至今随地吐痰的陋习却没有根除。一项抽样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人承认有随地吐痰的习惯。

随地吐痰不只是不文明之举,更是不卫生的行为。痰是呼吸道的分泌物。健康人是没有痰的。但如果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受致病微生物感染后会产生大量的痰液。病人吐出的痰,相当于细菌的“培养基地”,一口痰中会“驻扎”成千上万的病菌。对于个人来说,一口痰可能是不经意,而对于他人来说,一口痰却意味着疫病的流行,正所谓祸从口出。通过痰液传播的疾病就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霍乱、麻疹等等。据报道,非典病毒随飞沫进入空气后可存活4至6个小时,而在痰液中存活的时间则更长。随地吐痰的坏习惯,无形中增加了预防非典的难度。

这次非典在我国的爆发与流行,进一步坚定了人们治理随地吐痰的决心。不久前,上海市人大通过决定:为防治非典等流行疾病,在上海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便溺等不文明、不卫生的行为,将受到更严厉的处罚,其中最高罚款额从以前的50元增至200元。北京市也加大了力度。东城区城管大队的3名执法人员对随地吐痰的张某给予了100元钱的重罚,之后还要求张某拿出纸巾将吐在北京站广场东侧草坪中的痰擦干净。看来,随地吐痰有成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之势。

如今,人类已进入到了21世纪的文明时代,随地吐痰这一恶习应当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我们不妨以防治非典为契机,从我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以对自己、对他人、对整个社会负责的责任感,自觉远离随地吐痰。(作者为安徽省合肥市委政法委干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