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八中能培养出像胡铃心这样优秀的“小科学家”,绝不是偶然现象。正如胡铃心的母亲林燕玉所总结的:“胡铃心的创造能力,得益于福州八中广泛开展的科技活动;胡铃心能很快适应大学生活,得益于福州八中的分层次教育和自主学习教育;胡铃心广博的知识面,得益于福州八中的研究性学习。”去年高考,这所学校培养了语文单科、数学单科及理科总分三位福建省高考状元,这在福州八中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这是许多学校推行素质教育时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形象写照。毕竟高考升学率已成为许许多多中学校长心头永远的痛。任何教学改革举措都可能遇到来自社会、家长及教育系统的源于“应试”考虑的种种压力与挑战。福州八中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该校明确提出,教学改革既要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也要有助于高考升学率的提高,并在所推出的“选课制、走班制、学分制”,实施分层次教学、研究性学习,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等改革中予以落实。
时任校长、现任校党总支书记的郭福濂认为,随着高考命题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逐步过渡,高考指挥棒也在悄然转变,为素质教育与高考升学率的有机统一提供了可能。高考试题立意转变后,死读书不一定能得高分。在指挥棒的影响下,老师与家长逐渐接受了以增长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教改,这对福州八中实施素质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郭福濂认为,以前以应试为基础的观念、机制、体制等因素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全面推进高考选拔人才体制的改革,条件已许可,时机已基本成熟。
但是,如果中学对学生评语依旧是原来那样千篇一律、毫无个性区分,那么高校在自主招生中又将如何进行选择呢?福州八中教导主任陈雷鸣认为:高考自主招生改革,一定要体现中学在推行素质教育后所取得的成果,一定要体现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承认与赞肯。这就需要在大学与中学之间形成素质教育共同的评价体系,并建立起相互沟通的桥梁。而首要的任务是,中学必须尽可能建立起完善的学生素质档案,尽快建立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福州八中在这方面率先进行了探索,初步建立了学生素质档案,积累了学生的历史资料,并对传统的纯粹以考分高低进行排名的评价体系进行了改革。胡铃心就是新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改革的受益者。陈雷鸣介绍说,若按考试成绩排名,胡铃心排在百名之后;但我们改以按新的学分积点进行排名,胡铃心因其大量的发明创造并获奖而加点,排名因此跃居全校第八名,从而具备了向南航推荐的条件。由于我们有量化指标,推荐名单有据可依,做到了“三公”(公开、公平、公正),因此得到了学生家长与自主招生高校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