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铸就坚强的防护盾牌

2003-06-0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刘程 张志伟 本报记者 喻国英 我有话说

面对凶猛的非典侵袭,总装防化研究院发挥防化科技优势,主动出击,铸就了阻击非典的坚强盾牌,打了一场漂亮的阻击战。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李继耐上将动情地称赞:你们为首都军民防治非典立了大功!

大批精尖人才迅疾投入战场

总装防化研究院——中国防化科研英才的荟萃之地,这里聚集着3名工程院院士、20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和一大批防化科研精尖人才。

3月18日,一份十万火急的通知送达总装防化研究院:北京地区发现非典疫情,首都军民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疫情,紧紧揪住了院领导和专家们的心。院党委连夜召开党委扩大会,院长曹保榆、政委崔玉山的动员铿锵有力:“防治非典是当前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头等大事,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核生化防护科技优势,为首都和全国的稳定做贡献!”军令如山。一大批防化科研精尖人才迅疾投入抗击非典各个战场。

院抗击非典指挥部响起一连串急促的电话铃声:我是309医院……我是海淀区卫生局……我是301医院……我是302医院……我是海淀医院……我是北医三院……面对四面八方的求援,连续两个月,总装防化研究院闻讯出动,及时将防护技术和用品送到前线。据不完全统计,自北京发生非典以来,该院无偿为首都军民提供新研制的病毒防护口罩10多万个;为北京50多家医院、公安部门和武警、新闻单位提供性能优良的新型防护面具、防护服、防护靴、防护手套等1万多件套;紧急研制生产高效杀菌消毒液50余吨。

防化科研快速跟进

在抗击非典的阻击战中,总装防化研究院叫响一个口号:和疫情赛跑,用最快的速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的防护用品,阻止非典蔓延。

4月底,北京市场病毒防护口罩短缺。总装防化研究院利用过滤吸附原理,采用高效过滤材料和活性炭纤维毡,仅用2天时间就研制出了安全性更好的特种防护口罩,并组织厂家大批量生产。

一线医护人员相继被感染的消息,烧灼着该院某实验室科研人员的心。他们认真分析非典病毒的特征,以最快的时间制定出医用非典防护用品的检测标准,并提供了相应的检测技术手段,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可。接着,他们受有关方面委托,从过滤效率、物理强度、断裂强度、抗水性、透湿量、穿透性能和阻燃性能七个方面对医用防护服等进行严格检测,确保被检测的用品能够有效地阻挡非典病毒,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赞扬。

4月25日,全军选调的多名医护人员即将在北京小汤山非典医院收治病人。能不能保护他们的安全,关系到北京抗击非典决战关键一役的胜败。该院紧急受命生产特种生物防护服。任务交到某研究室,全室不辱使命,全力以赴投入工作,调研、选料、设计、排版、剪裁、缝制……大家吃住在实验室,仅用36个小时就成功解决了防护服的材料、型式结构、缝制工艺等技术改造,并按时生产出一批新型防护服。

为保证医护人员在作手术时不被感染,防化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正压呼吸防护系统”。该系统面罩内为正压,具有视野开阔、佩戴舒适、呼吸顺畅、安全可靠的特点,过滤效率达99.995%。

“北京市地坛医院SARS尸体解剖室”,是国家紧急启动的“863”项目——“SARS的病理解剖、标本采集和病理机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SARS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所以该解剖室必须建立完善的防护系统。总装研究院仅用了短短十几天,就完成了解剖室防护系统的研制和安装工作,为国家紧急启动这个课题作出了可贵贡献。

为解决生物防护服等防护装具多次使用的安全问题,该院研制出适应不同环境的“洗消走廊”装置,受到有关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强大的奉献力量

该院开展非典防护科研攻关,没有一分钱经费来源;但他们不等不靠,自筹经费100多万元用于这项工作。有人问:“你们投巨资研制市场需求不大的洗消走廊,能收回投资吗?”曹院长回答:“为抗击非典这样做,值得!”

该院从成立抗击非典指挥部那一刻起,院各级领导就没有离开过工作岗位一步。这里办公室的灯光,经常是通宵达旦。

在为小汤山非典医院研制生产特种防护服的关键时候,院防护装备研究所所长李战国、副所长汪民弟督战一线,3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为确保一线医务人员正确使用防护装备,防护专家李小银、刘斌、姚修祚等多位深入有关单位举办培训讲座,并赶制光盘,送到非典病人收治医院。研究员习海玲一接到疫情报告,就把自己关在资料室内查阅资料,30多个小时泡在试验室里反复论证,终于优化筛选出具有高效、方便且对防护装具没有损伤的特效消毒剂……总装防化研究院院长曹保榆说:“身处非常之时,采取非常之策。在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全力以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