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关于“胡铃心现象”的讨论,在山东各界引起反响,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高校自主招生必然使“一考多取”制逐渐被“多考多取”制替代。
齐涛认为,现在的自主招生,多是全国统一高考并采取多种录取方式,招办或是各高校自主录取,一个学校一个办法。而高考将来的趋势应该是“多考多取”,所有高校都成为自主招生单位,学校自己出题单独招生并组织若干种考试,而且每一所高校都可以承认不同的录取成绩,学校自由选择的余地更大。这样,高校自主招生就会再向前迈出一步。
齐涛介绍,今年山东省有五所高等学校被批准为自主选拔录取试点,这些高校将从招生计划中拿出50至100个指标,用于本校录取分数线以下、全省最低录取分数线以上,符合自主选拔录取条件的考生。按照“严格程序、加强管理、接受监督”的原则,以及“标准刚性化、程序规范化、招生办法公开化、录取结果公示化”的要求,制定详细的自主选拔录取方案,经省招生办公室审核后向社会公布。高等学校按照标准,全面考查学生的素质能力,经考核通过的入选考生名单要向考生所在中学公布,报省招生办公室备案。录取时由学校提供考生名单,省招生办公室根据备案的名单进行审查,再由学校决定是否录取。他说,现在各高校自主招生刚刚起步,山东省要做的是,不管哪一所学校都要规定本科最低分数线,只要过了分数线,只要报考这所学校的考生,学校就要公开承诺四个字:自由选择。要做到使每一个被录取的学生有据可查,对每一个落榜的学生都有一种合理的解释。
如何正确对待像胡铃心这样的特长生?齐涛坦言,每个学校对录取特长生也都有具体的硬杠杠,像有优秀的竞赛成绩,受到过重要表彰,这对保障一部分有怪才、偏才的特长生能顺利上大学的确开了一个好头。因为这些有特殊潜能的孩子,由于严重偏科制约了全面发展,影响了高考分数。现在的高考模式,尽管进行了许多的改革调整,但只要是应试教育,还是一种面向大部分孩子的水平测试,对这些有偏才、怪才的孩子来说是上学无门,只有高校自主招生才能弥补这一不足,以此开辟这条绿色通道。但是,一个孩子真正的潜能有时不可能完全表现在竞赛成绩上,如果他有独特的、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很好的设计与发明,有很丰富的幻想,目前又得不到学界的承认,得不到什么奖项,而老师和学校又都承认这个孩子的能力,能否在这两者之间搭起一座桥梁。所以,高校自主招生下一步要做的是,一方面积极探索深化新的招生模式;另一方面我们呼吁,应建立预科制度,把那些有偏才、怪才的孩子收进来,经过培养观察后再决定是否录取,这应是配合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更有利的一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