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汉语桥”头唱中华

2003-06-1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罗马记者 穆方顺 我有话说

“我们爱中国,她那悠久灿烂的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深深地吸引着我们……”6月7日上午,在罗马大学一间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四名意大利大学生用比较流利的汉语庄重地表达着他们各自对中国的挚爱。这里是第二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罗马预选赛赛场。

世界五大洲共30个国家参加的第二届“汉语桥”比赛,分为预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参加罗马预选赛的四名选手是在意大利全国十几所大学1000多名学习中文的学生中挑选出来的。主持这次预赛的是中国驻意使馆教育参赞张全森、罗马大学东方研究院院长马西尼和我国政府派到意大利教授中文的五位专家。比赛内容包括:自拟题目演讲、现场抽题演讲、当场问答。

经抽签第一个上场演讲的是波伦亚大学东方历史系四年级学生安娜。这位在北京学习了8个月今年4月刚刚回国的姑娘,以清晰温柔的语调讲述自己对中餐如何“情有独钟”。她从中餐的“色香味俱全”讲到各种调料的搭配;从各式各样的小吃谈到火锅里的肥羊、豆腐和蘑菇;从北京人注重“早晨吃饱,中午吃好,晚上吃少”谈到自己如何禁不住诱惑,“像夜猫子一样跑出去吃夜宵”。她说,尤其难忘的是同中国朋友一起吃饭时的热闹和欢乐,中餐使她吃出了“对中华文化的痴情,对中国的眷恋和热爱”!

接着,安娜在现场抽题演讲中回忆了中国人民抗击非典的斗争,高度赞扬中国大学生在病魔突袭面前表现出来的乐观精神和必胜信念。当说到在中国同学影响下她也“一点儿都不怕得非典”时,引起全场一片笑声。在当场回答问题时,安娜谈到了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唐代大诗人李白和中国的一些名茶。

第二个和第三个上场的分别是罗马大学中文系的女生安妮和那不勒斯东方学院的男生尼古拉。曾在北京短暂学习过的安妮在演讲中说,她“有幸接触了中国文化,使自己发生了重大改变,思想充实了,人也成熟了很多”。她特别提到了中国历史和哲学,也回顾了使她留恋不舍的“朝阳照耀下的北师大的美丽校园”、新疆“湛蓝的天空和金色的沙漠”、“生机勃勃的内蒙古大草原”。在现场问答中,她反应敏捷,准确答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作者是聂耳,皇帝的母亲叫太后,中国文学四大古典名著为《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等等。尼古拉则讲述了在南京学习时感受到的“人间真情”。他说:“我十分怀念中国朋友,我感到我的一部分已经留在了中国。”

最后出场的是有些腼腆的那不勒斯东方学院四年级学生张晓东。他2001年到哈尔滨学习,住在一位张姓先生的家里。他在演讲中以相当标准的语音语调说:“我的这个名字是我中国父亲给起的,我的中国哥哥叫张晓帆,现在在南非工作。”他动情地回忆了“中国母亲做的十分可口的东北家常菜”,以及“与中国父母一起,看着同一个月亮入睡,被同一个太阳叫醒”的情景。他最后说:“回到意大利后,我非常想念远在中国的亲人和同学,也想念每天早晨上学时乘坐的那路拥挤的公共汽车。我热爱中国,喜欢在中国生活,我已经开始汉化了。我想,我将来一定能有机会回到中国去,因为我和中国有缘,老天也会帮助我。”

张晓东的愿望即将实现。罗马赛场预选的结果是,他和波伦亚大学的安娜一致被推举参加将于今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复赛。

(本报罗马6月9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