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华夏民族百年梦想成真:巨型船队首次经由三峡船闸,实现沪渝直达!
人们期待着这动人的一刻,也追寻着武警水电部队官兵圆中华世纪之梦的英雄轨迹……
在三峡筑坝建闸,是国人百年梦想,更是中国水电武警的渴望。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治淮河水患,毛泽东亲拟命令,将开赴朝鲜途中的志愿军某部改编为水利部队。自此,这支我国唯一的水利专业部队铸剑为犁,征战南北,先后在共和国江河上建起20余座大中型水电站,把光明带向一片片荒山野岭……
水电武警们接过承建三峡船闸重任,也把一个民族的希冀压在了自己的肩头。1994年4月17日,距原定开工日期还差八个月,数千武警水电官兵连同数百台大型机械,就冒雨开进三峡坝址左岸坛子岭上,在数十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间打响了令长江改道的第一炮。尽管工地上没有住房、没有饮用水,但挖山运石的轰鸣声从此再未停息。
新运到的大批机械按常规至少要安装调试一个月,指挥部下达了提前安装调试的命令。负责现场指挥的大队长荣耀久急红了眼,一连3天3夜不合眼,组织技术人员日夜安装调试。当调试好最后一台设备,荣耀久这个体魄健壮的东北汉子终因疲劳过度,一头栽倒在工地。
大型自卸车驾驶员王世武自从上了工地,婚期一拖再拖。相恋多年的女友从安徽赶往工地完婚。结婚3日,王世武便将妻子送上返乡归途。王世武当兵十年,八年半是在工地上度过的,每天驾车奔波于方圆十几公里的工地。尽管累成胃溃疡,王世武却从未休过一天病假,创下了运输24.8万方的单车最高纪录,成了名扬三峡的“运输大王”。
20个月,18座山头在官兵脚下消失,265米高的山体被削去70米,官兵共开挖土石4220万立方,硬是将长江上下游联通,劈出“长江第四峡”。
如履薄冰是这支部队政委张去北上工地几年后的深切感受。最让他难忘的是4年前的那个春日。几十名官兵正在闸室紧张施工。突然,现场指挥员发现一颗小石子从峭壁上滑落下来。“不好!”紧急吹哨示警,正在施工的全体官兵迅即撤离。稍顷,3000多立方的土石轰然崩塌。在张去北的记忆中,像这样的大面积塌方官兵们经历了不下百次。正因了这“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和严密的防范措施,他们才度过了一次次险关。从艰辛、磨难中走来的几位部队主官,登上几十层楼高的船闸,每每洒下感慨的泪水。
原指挥长范德铭更忘不了,在直立墙和边坡锚固中,官兵穿入石墙和嵌进岩体的4376束钢铰锚索和17.83万根锚杆,总长度可穿透整个地球。可每一根锚杆和每一束锚索的锚固都是一场流血流汗的战斗。一束长60米、重一吨多的锚索,要由80名官兵从几公里外的车间抬到施工现场,再一步步抬上离地几十米高的排架,然后用双手推进岩体钻孔。已记不清官兵磨破了多少双手套,穿破了多少件工作服,划破了多少回皮肉……
在三峡船闸这如同大山般壮阔的建筑物里,融入了官兵太多、太多的付出和牺牲。高级工程师王青屏和总经济师徐佑玲夫妻俩,自船闸开工伊始就双双走进三峡工地。二十几年间,夫妻俩随水电部队征战南北,参加建设了一个又一个大坝电站,自己却一直居无定所。女儿从小到大一直在爷爷奶奶身边。直到女儿结婚,因船闸施工正紧,王青屏夫妻俩也只能给千里之外的女儿发去电报,请求原谅。
三峡船闸,在年轻警官张长春的心中份量更沉重了许多。张长春原有一个和美的小家庭。妻子在福建老家做美容工作,漂亮的小女儿更是招人喜爱。走进三峡工地数年,张长春突然在信中感到了妻子的陌生。原来妻子经受不住长期分居的孤寂,离他而去。
“你给了我多少爱?又给了女儿多少爱?”反思妻子质问,愤怒的张长春终于平静下来。“我是不幸的,但我不后悔。有幸参加‘三峡’建设,我这辈子,值了!”抚摸船闸无语的岩壁,张长春泪洒江河……
九载春秋,参加三峡工程建设的水电官兵中,先后有21对夫妻同上工地,6对父子并肩战斗,215名官兵推迟婚期,117人痛失亲人仍坚守工地……“奉献三峡,军威壮中华”,镌刻在船闸工地百米峭壁上的十个大字,正是英雄水电官兵的精神写照。
大江无语,山河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