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赵书元——小汤山护理工作的创建者

2003-06-2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许学展、孔春、蔡云骜 我有话说

抗击非典,新世纪的一场人民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北京军区总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兼总医院分院护理部主任、共产党员赵书元,临危受命担起小汤山医院护理部主任的重任,战斗在抗击非典的最前沿。这位曾3次荣立三等功、2次被评为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受到三总部联合表彰的军中巾帼,日前,又获得全国妇联、卫生部授予的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一切从零起步

4月下旬,正是北京非典疫情肆虐之际。25日凌晨3点,刚睡下两个小时的赵书元接到命令:即日赶赴小汤山筹建非典专科医院,并出任该院护理部主任!当时她由于连日加班得了急性淋巴炎,咽喉肿痛,但接到命令后,她顾不上身体的不适,在短短几个小时内交接完工作、受领完任务、整理好衣物行装,义无反顾地奔赴抗非典斗争最前线,成为第一个到达小汤山的女医务工作者。

小汤山医院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传染病医院。赵书元抵达小汤山时,医院的病房建设还处在开沟挖壕平土阶段,护理工作一片空白,各项设施一无所有。疫情似火,刻不容缓!赵书元开始了连轴转。她一边虚心向易滨等专家请教,一边深入施工现场调研,连续奋战两天两夜,拿出了第一个全院各病区治疗、护理、抢救物品计划,拟制了第一份护理部和护理人员的编配分工文书。

赵书元要求护理部的同志团结协作,科学防治,各负其责,争分夺秒,力争让全院的护理工作,一开始就步入科学、规范的轨道。按照她的布置,总护士长王亚丽连续奋战40多个小时,完成了各级护理人员职责、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各级医护人员预防感染措施、急救技术等一系列长达30多页纸的文书起草工作;副主任徐虹加班加点突击完成了全院医护人员的详细培训方案,并分批组织实施;助理员翟晓红也以最快速度完成了病区标识和医护人员穿脱隔离衣全套流程分解图的设计,将医护人员在清洁区穿什么、进入半污染区穿什么、到污染区穿什么、出污染区后怎么消毒等内容及步骤绘制成40多张形象直观的分解图,建好一个病区张贴一个病区。经过6天6夜的紧张奋战,一切从零起步的护理部完成了收治病人的全部准备工作,创造了护理史上的奇迹!

实现零感染率

为了实现“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医务人员零感染率”这一目标,赵书元自身工作标准高、对部属要求严。身为护理工作的带头人,危险时刻她总是亲临一线冲锋在前。5月1日夜里,第一批134名非典病人入住医院,赵书元从晚上10点进入病区现场指挥,直到次日凌晨4点病人全部顺利入住后才离开。第二天,她又同院长一起到隔离病区逐科查房,逐个了解病人和工作人员的情况,一天一夜仅休息了4个小时。

有一次,她在查房时了解到,有位护士因工作不细出了个小差错,她当即找到护士长严厉地说:“非典病区无小事。请你记住,在这里,面对地方病人我们代表的是军队,面对世界卫生组织我们代表的是中国!我希望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她在工作中严格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她的严厉后隐藏着对护士无私的爱。一次深夜,狂风大作,大雨突降,她担心值班护士害怕,迅速拿起电话,询问每个病区的情况,当得知一病区楼道进水时,顾不上带雨具,冒雨进入病区,与值班护士一道将雨水扫净。

病人入住后的第一天,有几名护士累得晕倒了,熟悉隔离区情况的赵书元马上找到了问题的症结:隔离区里通风条件差,护士们身穿3层防护服在里边连续工作8小时,体力消耗太大。她马上同施工单位联系,连夜为隔离区安装了空调,紧接着又与护理部的同志一起,研究推出了更为科学的护士排班制度。

倡导温馨护理

赵书元匠心独具地成立了由各类专家组成的“督导办”,专门负责指导、监督各科室的医护工作。与此同时,她倡导在全院开展人性化温馨护理活动。医护人员全部戴证上岗,看到证件上的姓名、照片、单位、职务,病人对白衣天使的信任感油然而生。了解到有的家庭数人患病都在这里住院,赵书元就想方设法尽可能把他们调整到同一个病区,令他们减少牵挂。有的患者生活用品欠缺,赵书元和医护人员就把自带的牙膏、牙刷、香皂、茶杯、卫生纸、水果、食品等送到他们的床头。截至6月5日,赵书元和护理部及各科护士已收到表扬信300多封,锦旗50余面,出院病人对医务人员的满意率高达99%。

非典是全世界医护、科研工作者协力攻关的一个难点。思想敏锐且富有远见的赵书元,从小汤山医院收治第一批病人的那天起,就向护理部的同志布置了十几个研究课题,要求大家边参加医治实践,边及时认真总结经验。到6月上旬,她和同事们已完成“非典病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非典病人的人性化温馨护理”等8篇论文,有的已经公开发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