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面对疫情不染“尘”

2003-06-2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李吉海 本报记者 王金福 我有话说

“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在这个非典肆虐的季节里,让我们的生命在奉献和关爱中绽放异彩。”这是东南大学网站BBS上一个班级的留言,留言反映了面对非典的积极心态,这个班级来自东南大学浦口校区。

在秩序井然的东南大学浦口校区,学生思想稳定,心态平稳,教学秩序井然,课余生活活跃。同学们反映:“学校对防治非典非常重视,采取的措施很周到也很有力,大家对防治非典、战胜非典很有信心!”

课堂“瘦身”,课余“增容”

非典期间,浦口校区取消了公选课、人文必修课,并且规定所有人数在100人以上的大课实行单双周轮流上课制度;图书馆限制人流量,将原来的每天3000人控制在1500人以内,对此,学生形象地比喻为课堂“瘦身”。浦口校区管委会主任袁国秋介绍说,为尽可能切断非典传播,在充分作好消毒工作的同时,相对减少公共课,增加学生的课余活动非常必要。

学校将每天下午4点之后作为师生的身体锻炼时间,鼓励广大师生到户外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院系和校团委密切配合,开展篮球、足球、放风筝、拔河以及举行露天电影、露天舞会等多种多样的户外活动,充实广大同学的课余生活。各院系还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多种方式慰问广大同学和工作在一线的辅导员。交通学院院长王炜教授和同学们举行座谈会畅谈人生;无线电系在浦口校区举办“抗击非典,我为歌狂”演唱会;教务处在公选课、人文课停课的情况下,积极利用网络,将有关课件以及考核、复习资料放到网络上,让同学们及时了解信息。

防治疫情,老师主动走近学生

在浦口校区每个学生食堂,都能看到这样的标语“危难当前,考验每个人的品格、意志和信心”;“非典肆虐,生活如歌,关键时刻我们要坚强面对生活”。

面对非典,在相对安全的南京浦口,学校附近的小饭馆大多关门歇业。“我们每天都到食堂来就餐,比较放心。”2001级材料系王禄同学说,以前他和几位同学常常到外面小饭馆就餐,现在不去了,“相比之下,还是学校食堂安全。”食堂管理员介绍说,为增强同学们的体质,提高他们的免疫力,食堂在饮食上动了不少脑筋,增加了不少花色品种。

在浦口校区的食堂,记者看到这样一张表格,内容是校区领导的学生食堂就餐计划安排。东南大学党委书记胡凌云介绍说,“这是在防治非典战役中,加强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加强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方式。与同学共同就餐,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到同学们的心声、要求,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从细着手,构筑赤诚防线

你会洗手吗?你会给房间消毒吗?你会戴口罩吗?这些平时看来可笑而简单的问题,现在成为东南大学浦口校区学生生活的“必修课”,防治知识的广泛宣传,推动全校性的科普大行动。

为应对有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浦口校区制定一整套应急反应预案,对校区各部门所要承担的职责作了明确、细致的划分,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各项工作环环相接。

建设足够的健康观察区是防非典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战胜非典恶魔的关键。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浦口校区日夜奋战,用最快的速度将招待所和一个实验室改建成健康观察区。

原来实验室内有大量的实验器材、设备,浦口校区管委会主任袁国秋组织力量,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搬出63卡车的实验器材;之后,他又紧急协调有关部门,在短短的一周内,将该实验楼的一楼改造成医院诊所,将二、三层楼改造成42间、可容纳168位同学的健康观察房间,每间房有一个简易的卫生间,每层楼有一间装有三台即热型热水器的淋浴房。

足够的健康观察区为战胜非典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为浦口校区防非工作赢得了主动。防非期间,共有近418位同学先后接受了一到二周的健康观察,有效的控制住了非典疫情的可能传播,有力地保障了浦口校区的安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