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多给行人一些关怀

交流
2003-06-28 来源:光明日报 王建明 我有话说

北京的路越修越宽,可许多人感觉路却越来越难走——纯粹意义上迈动两条腿的走。

过去虽说路窄、无桥,可人们行路既不费力也不费时。现在则不然,假如你家住两个路口中间,想去路对面,你就需先往左或右步行一二百米,然后吃力地爬上过街天桥或钻入地下通道,再回走同样路程,才能到达你需去的“对面”,回来亦然。假如你来到一个不太熟悉的、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就无法知晓自己要找的车站到底是在东南、西北,还是在东北、西南。待你几经打听,左盘右绕、上坡下梯地走到东南,却发现你要找的车站在西北。公共汽车倒是多了,可人们去车站所付出的时间和体力却是成倍的增加。

不只听一个人讲:“马路是为有汽车的人修的,骑车和步行的要那么宽的路干什么。”这听来有点自卑,却又是让人时时能感觉到的事实。因为现在所有的开路扩路,都是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轿车需求,一切辅助设施,都是为了给开车的让路。

常在西单路口看到有老人或病人向警察请求:“就让我从上面过去吧,我腰腿有毛病……”按中国的传统美德,老人和体弱者应该处处受到照顾,甚至该被照顾在轿车内似更符合逻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部分人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却不该让另一部分人的生活质量下降才对。现在总会有人不顾生命危险去攀爬路中央的铁栅栏,这样做肯定不对,但当人们在义愤填膺地指责他们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考虑他们的感受,去理解一下这些人的难处呢?

比如交通设施,能不能在立交桥的适当位置,放置一些让人一看即明的指示牌,上面标明哪是东南西北,往某些街巷、哪些单位怎样走,朝哪个方向开的某某路汽车站在哪里;不断增加投入,尽可能多地加密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并渐次安装向上走的滚梯等等。有些措施因财力的原因可能尚需时日,但我们切不能不去这样思维。因为让每一个人都受益,既是办每一件公益事业的出发点,也该是它的结果。很多人买不起轿车,而分享不到在快车道上飞奔的快感,却万不能让他们体会不到走共同富裕之路所蕴含的人文关怀和公平公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