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香包故里”甘肃庆阳,抓住小香包做“大文章”。自去年6月举办“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以来,目前已有经营香包的民俗文化产品公司30家,产品20个大类5000个品种,远销国内外,年产值达900多万元。这是甘肃以地方民俗文化带动特色文化产业、构建特色文化大省的成功范例之一。
去年初,甘肃省委省政府立足本省特有的敦煌文化、伏羲文化、丝绸之路、民族民俗等文化资源优势,确定了建设特色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各地纷纷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套餐”。“文化兰州”建设的重点工程金城关文化风景区、东方红影城、金城剧院今年相继开工;投资1000余万元的陇南大剧院和占地4500平方米的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已建成使用;天水市大力开发建设以伏羲文化为龙头,以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为重点的特色地域文化;临夏州依托“古文化、伊斯兰文化、民俗文化”三大资源,重点推出了“黄河三峡、恐龙足印、古动物化石、穆斯林风情”四大品牌;敦煌市投资4200多万元,对玉门关、阳关、三危山古建筑群进行了保护性开发,实现了文化、旅游互动互利的良性循环。
特色文化大省的标志性工程——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楼和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十五”期间确立的59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工程项目,已有26个开工建设;全省投入资金1380万元,开展了莫高窟文物保护防洪等31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投入专款300多万元,征集各类文物5041件。甘肃文博信息网和三级以上馆藏文物的数据库也正在建设之中。
一年多来,省市文艺团体创作了《天马萧萧》、《兰州人家》、《大梦敦煌》、《八声甘州》等多部优秀剧节目,其中《大梦敦煌》被文化部初选为首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10部优秀剧目之一。
2002年,各地州市举办的特色文化旅游节异彩纷呈:兰州的黄河风情文化周、酒泉的国际敦煌文化旅游节,天水的伏羲文化节、甘南的香巴拉文化旅游节、武威的天马国际文化旅游节等,都实现了社会、经济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