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被人们称为“社会记忆”。在信息时代,如何有效地保存“社会记忆”,使之服务于社会,是档案科技工作者一直在探讨的内容。于是,“数字档案馆”概念开始提出并付诸实践当中。
数字档案馆发展的第一步是实现文档信息化。有人将此称之为档案事业的一场“革命”。由于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网络化的飞速发展,未来社会人类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将是高速信息网,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将通过高速信息网传递、交流、融合。脱离于高速信息网的信息将因无法交流、传递而成为“信息孤岛”,无法为社会所利用。近几年,一批优秀的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被推广应用。在档案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向上海市档案局递交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的研究”项目投标书,经专家评审后被列入2002年上海市档案科研项目。
但由于对文档信息化认识还不够深刻,档案界曾经设计了在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双套制”保存方案。“双套制”是指将具有相同内容的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一并保存。这一现象在我国当前的档案管理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在一次关于“数字档案馆的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院长冯惠玲博士认为,“双套制”既可以保存反映历史真实面目的可靠记录的纸质档案,又可以发挥电子文件在检索、利用、传输、存贮等方面的优越性。但也有人认为,“双套制”现象的实质是电子档案的法律地位没有得到确认的表现。因此电子档案的法律地位问题不解决,“双套制”就将一直存在下去。
要建设数字档案馆,还必须解决标准化问题。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目的是要使地区档案馆、全国档案馆乃至整个世界的档案馆连成一体,实现资源共享。因此,必须要遵照国际化标准,如网络资源的取舍标准、著录标引标准、数据的描述标准、元数据标准等等。但长期以来,我国的档案信息系统没有具体标准遵循,数据库的结构不统一,数据不规范,给实现资源共享带来很大的困难。很多办公自动化系统设计时,没有档案工作者参与,或者因档案工作者缺乏相关知识无法参与,使得电子文件从生成到归档存在着不少问题。
与传统档案馆比较,数字档案馆的信息资源库更加丰富多采,不仅涵盖原来的档案信息资源,其信息采集将进一步扩大到现行文件、资料、各行业专业数据库、社会公众服务信息、网上相关信息、数字图书馆信息等,其载体形式包括语音、视频、图形、图像等更为广阔的领域,是一个以档案信息为核心内容的社会综合信息资源库。
数字档案馆的咨询系统分为自我服务信息和请求帮助系统,前者能在各终端或微机上显示利用指南,可用菜单方式或窗口软件,自动指引利用者使用数字档案馆;后者为请示帮助系统,是用户与档案馆联系的渠道,用户可以通过电子咨询信箱向数字档案馆提出咨询,也可接受提供的信息服务。专家认为,产业化能够让数字档案馆技术获得更加迅速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