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了800多万人的希望

2003-07-17 来源:光明日报 大众日报记者 石奇亭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我有话说

走进山东省菏泽师专斥资两亿元正在建设的新校区,只见一幢幢大楼鳞次栉比,青中见绿颇具现代气息的实验楼、科研楼、教学楼拔地而起,37万平方米的建筑已接近完工,总占地1370多亩的大学城给菏泽市涂上一抹亮色。

“马太效应”凸现人才危机

“富的越富,穷的越穷。”这经济上的“马太效应”同样适用于欠发达地区的人才流动。

菏泽因经济欠发达,人才往外走,孔雀东南飞。而适应菏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10年内需补充3万多名本科学历的专任教师,但每年分配回菏泽工作的师范本科毕业生寥若晨星,不要说初中,即便重点高中也难以满足需要,一些地处乡镇的县重点高中已连续多年未分配到一个本科毕业生,更不用说菏泽蒸蒸日上的工农业快速发展所需的人才了。

另一笔账同样让人深感困窘:因为没有一所本科院校,菏泽每年学生高考分数在全省名列前茅,而录取率却低于全省两成。由于菏泽高考分数在全省名列前茅,为躲避大学高门槛,不少考生“移民”边远省份。

2001年,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在菏泽师专的基础上,倾力打造菏泽大学城。此举让菏泽人倍感振奋。

没钱有没钱的办法

2001年4月,市委、市政府做出大胆决定,举全市之力筹建菏泽学院。但建设这么大规模的学院至少需要资金两亿元,钱从何来?没钱有没钱的办法,为保证学院一期工程建设所需两亿元资金如期到位,市里从具体情况出发,建立多元筹集资金机制。

——在市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3000万元资金投入学院建设。

——社会共建。充分发挥有关部门和驻菏大型企业的作用,大学城建成要用电、要打电话,电力和通讯部门先期解决学院建设中的有关问题。

——政策里面有效益。能免则免,能减则减,政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学院优惠政策,尽可能减少学院建设资金短缺。

——政府协调、财政贴息、银校合作、贷款建设。

——走社会化筹资的路子。凡能推向市场的服务性设施,积极运用市场手段通过招商引资解决。

资金来之不易,为尽快提前建成发挥效益,新校区从征地到群众搬迁,争分夺秒,仅用了8个月时间。目前六类九大建筑工程进展顺利,6月主体工程完成,9月交付使用。

学校走上开放路

目前菏泽师专普通专科以上专业已达32个,涵盖文、理、农、工、经、法、管理七大门类。校党委书记鲍谊春告诉记者:学校有大楼没有大师不行。虽然经过多年积蓄,学校已培养出一支与专业发展相适应、能够承担高等教学任务的师资队伍,但与办好本科院校的更高要求尚有差距。学校人才培养使用要走上开放路,内部培训与面向社会招揽人才相结合。

立足培养、重在提高。鼓励中青年教师走出去在职攻读学位、进修、做访问学者,现在有研究生和在职攻读研究生146人,其中博士生8人。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去年该校聘请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袁良骏教授等11名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目前,学校建造140户专家公寓虚户以待。

寄托着菏泽800多万人希望的学院,为办成立足菏泽、面向全省、辐射周边的本科院校目标,正加快发展步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