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生源大战已在教育界全面打响,而且已经开始向下蔓延到了小学。不仅仅是民办和转制小学,就连部分公办小学,也纷纷加入到“生源大战”中,主要方式是:校长到幼儿园选苗子;邀请家长到校参观;通知书提前下发。
在过去的“生源大战”中,初中争夺小学生,高中和中专争夺初中生,高校争夺高中生。而现在的幼儿园“毕业生”也进入被争夺之列了,一时成了“香饽饽”。真可谓“生源大战”愈演愈烈。
“生源大战”意味着教育市场的竞争激烈,一方面反映学校摒弃了“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正致力于树立自己的办学理念,打造学校的品牌;另一方面折射出家长们对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渴望。集中反映了教育市场上的供(学校)需(家长和学生)双方都希望在教育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愿望。当然学校争夺的只是他们认为“优秀”的学生,即所谓的“适应本校办学理念的生源”。于是,“个别有特长的学生”备受青睐,有些校长许诺“可以进特长班”。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小学的“生源大战”将带来以下严重问题。
首先,它违背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不相符。实施素质教育要高度重视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不仅是智力或某些方面的技能,还包括学生要逐步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心理、身体等方面都要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它的本质内涵应该是:“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决不能区别对待,更不能人为地区别三六九等,只关注“特长生”,不关注“普通生”。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先天智力水平本来没有多大的差别,关键在后天的学习和培养。所谓有无“特长”只是“得道有先后”罢了。
其次,小学“生源战”必然加重幼儿的学习负担,使孩子过早地背负学习压力,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育和健康。学前教育的任务,并不是让孩子们学习掌握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健康茁壮成长。他们在幼儿园所接受的教育只是进入小学的“预备教育”:让孩子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融入集体、能够与其他小朋友共处,培养他们初步的纪律意识和对知识的渴望。但由于在“生源战”中,学校看重的是幼儿的“特长”,这就迫使家长从小就要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提前学习技能,结果必然使孩子过早、过多地背上学习的负担,过早地失去童真。这从本质上违背“减负”的基本要求,也容易使幼儿产生厌学情绪,遗害无穷。
厚基础、重能力,加强人文知识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对于人文知识的教育,中小学阶段至关重要。让学生过早地进入所谓“特长班”,专攻某个方面或领域并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影响了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也会造成教育的畸形发展。
笔者认为,小学“生源战”切不可蔓延,它违背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对尚处在学前年龄阶段的孩子危害甚大,因为“生源大战”的结果只是有少数的学生能够被“选拔”,实现择校的愿望,会使多数幼儿过早地尝到“落榜”的失落感,过早地加入到成人的竞争之中,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及时加以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