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庭花了几万元的择校费让孩子上重点中学,然而,上了重点中学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成绩并不理想。不仅如此,还有一些学生表现得很不适应;有的对自己缺乏信心,有的对学习越来越没兴趣,有的感到十分压抑并产生退缩行为,有的甚至谎称生病而逃避上学。我们姑且把这类心理障碍称为“重点病”。据广东心理学专家调查,在一些重点中学中,约有百分之十的学生患有此“病”。对此,一些家长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为家长,尽最大的努力把孩子送到硬件设施一流、师资质量上乘、学风好的重点中学去读书,为孩子提供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这种做法本身并没有错。问题的关键是:这种做法是否适合每一个孩子?他们能否像家长所希望的那样很好地发展?其实,有些家长在择校前并没有作过细致深入的分析与论证。
我们知道,重点中学大都集中了本地区众多的佼佼者,他们之间的学习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要想不在竞争中落败,不仅需要一定的学习基础,还要有良好的心态和学习方法,这样才能适应重点中学的学习节奏,做到游刃有余,进而增强自信;而自信心的增强反过来又促进了学习,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而一些的择校生由于入学时与正常录取的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如果再有几次测试的结果不理想,势必给他们本已十分脆弱的心灵再压上一块“巨石”。
另一方面,由于入学分数相对较低,择校生在高手如云的班级里很可能得不到老师的赏识,这与他们在小学或初中时备受老师的关照形成对比,会使他们产生被冷落的感觉。他们会远离老师,远离同学,长此以往将形成自卑、孤僻的心理,而这种心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甚至还会对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常言道:解铃还需系铃人,对己在重点中学就读的择校生,尤其是有学习心里障碍的,家长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引导。一方面要及时地和孩子进行沟通,帮他们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基于此,家长对择校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要从众,不要“面子至上”,更不要有非“重点”不上的心态,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即以孩子是否适应为前提。不然的话,花了钱事小,耽误了孩子发展的最佳时期,岂不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