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跨越新高度

2003-07-2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李志伟 特约记者 赵丕聪 我有话说

从12年前海湾上空的“沙漠风暴”到尘埃刚刚落定的伊拉克战争,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战争正阔步走来。

面对迅猛而来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成都军区某师师长王西欣用业绩、用形象、更是用“重塑一个我”的思想和行动,深刻地诠释着“我军新型指挥员”的崭新内涵和必须完成的蜕变。

只有今天战胜自己才能明天战胜敌人

松柏、彩旗扎起的“凯旋门”,瓷砖、鹅卵石拼出的“风景画”,叠得像豆腐块一样整齐的被子,摆得比商场展品好看的洗漱用具……这些王西欣当团长时野外正规化建设的“得意之作”,今天,却被他全部否定。

在侦察卫星连地上草木都能辨别的现代战场上,“凯旋门”、“风景画”只能是糊弄自己。经历了一次次现代战争的洗礼,王西欣对军人有了新的认识:只有今天战胜自己,才能明天战胜敌人。他决心把昨天留在档案里,走上重新塑造自己的涅之旅。

这年深秋,部队参加军区新“三打三防”演习。王西欣一改演习“不进战场不入戏”的作法,要部队从开进到回撤每一步都在战斗中:下达出发指令,部队立即按实战要求完成战备等级转换;从编组到快速机动,不行“和平军”,不住“和平村”,部队始终边走边战;头顶“敌”卫星侦察,身伴“敌”渗透分队,官兵再也无法一觉“睡”到演习场……进入演习地域,官兵热菜热饭尚未吃到嘴,为保存自己又立即开始阵地伪装,或钻坑入洞、或隐真示假,一个师的兵力、装备一夜之间从演习场上“消失”。导调组用热成像、红外侦察设备在该师集结地域反复探测,竟然找不到“人影装迹”。一位将军这样评价王西欣:“找不到你的部队,说明你找回了自己。”

始终瞄着前沿追始终盯着明天干

20世纪90年代初,王西欣所在团有了电脑。习惯了笔纸作业的机关干部,新鲜劲一过,嫌它“用起来不顺手”。王西欣却敏锐地意识到,计算机的普及是信息化的雏形,它是提升战斗力的“倍增器”。为此,他每天晚上把电脑借回办公室学操作,成为全团初懂计算机第一人。他同政委商量,挤出10多万元购买回10台电脑,要求首长和机关干部“像堆沙盘和标图一样”学习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操作技术。

王西欣对高标准、对新业绩有自己的认识:最一流的业绩在军事变革的前沿,最高的标准在明天的战场。军人、特别是现代指挥员,只有始终盯着明天干,始终盯着前沿追,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2001年底,总部决定在王西欣所在师召开现场会,用该师的经验规范全军新时期教导队建设。演示倒计时阶段,王西欣决定在教、学、练课目中,把反恐怖战斗课题作为演示的龙头课目。有人提醒他:这是师半个世纪承办的第一个全军性重大军事活动,反恐训练从没搞过,别老想着明天,把今天的业绩干丢了。王西欣坚定地说:“9·11”事件给我们提出的面向明天的崭新课题,保今天者丢明天,求明天者得未来!”

全军教导队会议在该师如期召开。来自总部、全军各大单位及军事院校的200多名代表,观摩王西欣导演的指挥士官组织反恐怖战斗演示课目后,称之为“面向明天、面向未来、面向实战的具有创新性、导向性的重大成果”。

为求胜利读书为谋打赢学习

当师长3年,王西欣每天坚持“三单元工作制”:上午集中精力处理公务,下午主要用于研究问题,晚上读书学习2小时。他以“日记一文、月读一书、年著一作”的标准和毅力,刻苦地读书学习,顽强地重塑自己。

在国防大学师团职干部培训班期间,王西欣以分钟计算和珍惜学习时间。两年课余用于读书学习的时间,累计近千课时。这里有一套先进的战役训练网络对抗系统,是专门为提高指挥员能力量身制作的。系统投入使用以来,少有“红军”打败“蓝军”的例子。轮到王西欣所在学员队上机学习时,他请缨担任“红军参谋长”,运用学到的战役战术理论、军兵种运用原则,创新的网络对抗战法,凭着对计算机平台熟练掌握和操作的厚实功底,在网上运筹帷幄显匠心,摆兵布阵设新阵,调兵遣将出奇兵,以无可争论的结局,首次创造该系统“红军”胜、“蓝军”败的纪录。

“500米高寒山地障碍场”属全军首创。这是王西欣高原代职的“杰作”。他在西藏代职最切身的体会是缺氧,最强烈的想法是如何实现“高海拔实战难题,低海拔训练解决”?代职归队,他开始对自己的这一高原实践成果进行消化、转化。在上级机关的支持下,他请来专家测试数据,研制阻氧嘴、低氧训练舱等器材,领导修建起高寒山地障碍场,组织部队探索出“高原越障组合练习”、“高原抗缺氧综合训练”等“低驻高训”新的实践成果,受到总部和军区的肯定,被编入《高寒山地军事训练纲目》。 (标题手书:李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