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咸海会从地球上消失吗

2003-07-3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中亚记者 贾铁军 我有话说

咸海曾是世界第四大湖泊,千百年来它像母亲一样用自己的乳汁滋养了中亚大地,养活了沿岸几千万居民。而今天的咸海却惨不忍睹,裸露的湖床、漫天的风沙仿佛在无声地控诉。据专家预测,按照现在的沙漠化速度,曾碧波万顷的咸海2010年将向地球说再见。如果这一情形真的发生,阿拉尔库姆沙漠将和卡拉库姆、克吉尔库姆沙漠联成一片,成为中亚的撒哈拉,届时人们只能骑着骆驼凭吊昔日的渔港了。

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的生态危机,如何能拯救咸海,这成了中亚各国专家十几年来讨论的课题。问题很简单,咸海的水源主要靠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但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两河上游地区人们建造了拦水大坝,有的国家甚至截流水源建造了2000多平方公里的人工湖。80年代初已彻底断流,这是原因之一。另外,60年代苏联在中亚进行的那场大规模的开荒造田运动对咸海也造成了破坏。当时,成千上万的移民来到阿姆河和锡尔河畔,开垦了660万公顷的水田和棉田,大量的河水被截流灌溉了农田。专家们说,因为缺乏必要的灌溉系统和有效的排水系统,农民为了防止土壤盐碱化,大量用水保墒。

现在咸海海面已缩减60%,含盐度上升了2.5倍。由于断水,它已分隔成“大咸海”和“小咸海”。每年十几次沙暴将湖底近6000万吨沙尘从湖床刮起,风沙覆盖了周边的城镇和阿姆河沿岸的农田。

专家们不止一次地开会研究拯救咸海,甚至有关国家最高领导人也曾聚首杜尚别商讨相关方案。目前有以下几种意见:一是减少棉花播种面积,以减少灌溉用水。专家们认为,各国应根据国际惯例、通过专家委员会制定出阿姆河和锡尔河的用水限额,但目前尚未就此达成一致。过去,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拟从自己的预算中拿出1%用于咸海治理,但时至今日仍是一纸空文。还有一个方案就是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不久前上书普京、提出的北水南调方案,即将鄂毕河和额尔齐斯河水系5—7%的水引入咸海。这就意味着要修一条从汉特·曼西斯克到中亚全长2550公里的运河。实际上这一想法早在70年代就有人提出过,方案虽然很吸引人,但实际操作问题不少。首先是资金问题,因为工程总预算在120亿至200亿美元之间。据专家测算,在导水途中其损失量即约为导水量的一半。另有专家认为,鄂毕河的水量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多,一旦真的引走5—7%的水量,那该河流域的渔业甚至气候都将受到很大影响。

哈萨克斯坦的专家们认为,咸海危机已超出生态范畴,它已是中亚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当务之急是尽快遏制其恶化势头。恢复整个咸海,这或许是未来的事情,因为人们知道,以现在的力量治理咸海根本不现实。目前最可行的方案应该是集中力量拯救“小咸海”,利用建成的卡拉捷连—科卡拉尔拦水线,将咸海的注水分开,将锡尔河水逐步灌满“小咸海”干涸的湖底。

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拯救咸海,它毕竟是人类对自身过失的一种认知,但愿人们不要再重复过去的错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