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经济类期刊须把握好三个问题

●刊物定位 ●编采与经营 ●编采人员的专与杂
2003-07-31 来源:光明日报 王宝平 我有话说

如果对中国期刊市场的现状和未来作一个简单的概括和预测的话,有八个字也许比较恰当:“竞争激烈,潜力巨大”。为了生存,为了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现有的9000多种期刊都使出了各自的绝招,但很多期刊还是在激烈的竞争中惨淡经营。

惨淡经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因素还在于期刊自身。以经济类期刊为例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应把握好以下三个问题:

其一是刊物定位,也就是杂志是办给谁看的。这是每一份期刊都要回答的问题,答得好,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否则,各种麻烦也就由此而来。

刊物是给读者看的,进一步说,是给刊物特定的读者看的。但就是这样一个非常明确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却是最难的。因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容易使刊物乱了方寸。直接表现就是不按照定位去努力,而是从编采到经营活动都追求短期效益。短期行为的后果必然是刊物越来越不好看,经营活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种后果会导致刊物定位的进一步迷失,日益忘记了自己的特定读者。经济类刊物目前出现的同质化现象根源就在于此。想让谁都说好的结果往往是谁都不买你的账。

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确定刊物的目标读者,研究目标读者的特定需要,根据他们的需要设栏目、抓选题、搞策划。包括广告、会议等各种经营活动,都要以目标读者的特定需要为圆心。找准目标后,最关键的是要坚定地走下去,切不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乱了心性。

其二是编采与经营的关系。在刊物真正进入市场之前,这个问题似乎并不存在,因为行政拨款是刊物的主要财源。现在众多的期刊都要在市场中找饭吃,这就使得刊物的经营问题重要起来。经营搞得好的刊物自然财大气粗,从人员工资到稿费到各种待遇都高一些。但这样的刊物在目前的经济类期刊中少之又少,多数刊物的日子都紧巴巴的。谁都想过好日子,怎么办?于是各种招数都使出来,五花八门的经营手段使过之后,就开始让编采人员也披挂上阵。

一本刊物如果没有资本的支持,是无法生存的。但一个没有品位、没有品牌影响力的刊物,资本又怎么会跑到它那里呢?事实上,在期刊的实际工作中,编采人员应该懂得经营,经营人员要懂得编采。好的编采人员,在考虑选题、组织文章时,一定要有市场的意识,也就是要找好卖点。经营人员策划各种活动时,也要有编采意识,要明白刊物是办给谁看的,要明白读者需要的是什么,并围绕这一点开展各种经营活动。

但这并不是说编采与经营要直接挂钩,编采人员要背负多少经营任务呢?且不说有关规定如何,就从道理上讲也很简单,当编采与经营直接挂钩后,当编采人员也要总想着怎么去挣钱的时候,刊物的选题、策划,刊物要表达的思想,就会受到钱的左右,而远离甚至失去本来要表达的意思。如此下来,刊物的品位、品牌就会受到影响。品位不高、品牌影响力小的刊物,其经营的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实,刊物的经营主要有三个方面,广告、发行和各种活动。当一本刊物的编采到位后,其品牌影响力就会日益增大,与此同时,各种经营活动就会水到渠成,并且反哺编采。

其三是编采人员的专与杂问题,即期刊编采人员到底是杂家好还是专才好。对这个问题业内人士见仁见智。笔者认为,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在刊物要找准目标读者的特定需要的前提下,编采人员应该是专才而不是杂家。就经济类刊物来说,作为编采人员,应该是金融、企业管理或者贸易方面的专业人才。只有是某一方面的专才,你的选题、你的策划才能到位,否则只能是表面文章。期刊的时效性不强,其吸引人的地方在于选题和策划的深度和广度,而缺乏专业知识的编采人员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以至于现在出现许多经济类刊物从选题、栏目到策划,甚至标题趋同的现象。当然,专与杂是相对而言的,拥有广博的知识肯定是好的,但对一个经济类期刊的编辑来说,具有与刊物定位相符的专业知识是基本要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