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在打伊问题上的严重分歧,使得跨大西洋两岸的一举一动,都引起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
今年6月,欧盟外长只经过几十分钟讨论,就通过了欧盟有史以来的第一份共同安全战略,凸显了欧盟各国在安全问题上的一致。该战略明确指出,在外交和制裁手段失败后,欧盟应准备使用武力来阻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如果我们希望国际组织、制度和条约有效地保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不受威胁,我们就应准备在有人违规时采取行动”。接着,欧盟对伊朗采取了强硬的政策,要求伊朗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保证不实施核军事计划。否则,欧盟将重新评估对伊关系,伊朗应“承担自己的责任”。此举被认为是欧盟在伊战后弥合欧美分歧的重要行动。
同样,美国在伊拉克战争后将大量精力投入中东,积极推动中东“路线图”计划的实施。用法国外长德维尔潘的话说,中东有3个好消息,即“路线图”计划被接受;美国重新介入该地区事务;以巴同意逐步作出让步。在伊朗和朝核问题上,美国的态度也不再像对萨达姆那样穷兵黩武。这里除了安抚阿拉伯世界和其他因素外,也有平息欧洲人不满的考虑。
然而,伊拉克战争给美欧关系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空前的。伊战后,美欧双方虽在弥合分歧,但透过种种现象,人们仍不难发现,一种“双重遏制”正在美欧关系中浮出。这种遏制首先体现为欧洲对美国的遏制。在武力打伊问题上,法德自二战以来第一次联手抗美,并拉住俄罗斯公开向美叫板,试图阻止美国谋求全球霸权。伊战结束后,三国虽作出了一些向美示好的姿态,但在伊拉克重建与维和问题上,虽有美国的“邀请”,德法仍坚持只有联合国作出决议,他们才会考虑派部队参加伊拉克维和。这种对美国的遏制,虽未能制止美国打伊,却在道义和经济上增加了美国打伊的代价,尤其是大大加重了美国在伊拉克重建与维和问题上的困难。
面对来自欧洲的遏制,美国的政策是针锋相对,对欧洲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它利用欧盟内部在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上的分歧,尤其是借助英国的支持,在欧盟内拉一派打一派,鼓动英意西联合波匈捷,向“老欧洲”的中坚力量法德叫板,使欧盟在打伊问题上出现了公开对立。美国这一手的成功,对欧洲建设的影响是深远的。今后,法德“发动机”在推动欧洲一体化方面的力量将大打折扣。法德通过加深欧盟一体化与美国抗衡的意图,恐怕更难实现。此外,随着欧盟扩大和一大批美国“新盟友”的加入,欧盟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建设将变得更加困难,法德对欧洲大陆的影响也会明显下降。在美国作用下,由英国领头,意大利、西班牙和其他小国尝到了联合抗衡法德的甜头,欧洲首次出现了对法德影响的有效遏制。迄今无理由认为,他们会放弃这种遏制。
已有英美学者向美国政府进言,美国对欧政策成功的关键是“不要逼英国在美国和欧盟之间做选择”。有英国追随,政治上对美国固然重要,但让英国留在欧盟,更符合美国的利益。因为一旦英国选择美国,英国对欧洲的影响就会丧失,它对美国的意义也就不大了。“英国效应”也许会成为美欧关系浮现“双重遏制”后,欧盟在深化的道路上必须面对的又一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