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瑞士就业市场“老有所用”

五洲万象
2003-08-0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刘军 我有话说

记者出差在火车上结识了63岁的餐车服务生韦伯。他是瑞士铁路公司职业培训学校的教师,虽已年逾花甲,但仍经常在列车上为乘客服务。8月4日,经合发组织在20多个欧洲国家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瑞士老龄劳动力人口(50岁和50岁以上)排在冰岛之后,名列第二。调查还显示,尽管自上世纪90年代瑞士经济停滞不前,政府也允许提前退休,但男性就业人数略微减少,妇女就业人数反而上升。调查指出,就业人口老龄化将威胁瑞士的社会安全保障体系。韦伯就是瑞士老龄劳动者中的一员。

瑞士第三产业非常发达,然而许多在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有些服务生在中国人看来已经到了颐养天年的祖父母年龄,让他们端茶倒水真有些不自在,但他们乐此不疲。实际上,瑞士各行各业劳动人口老龄化的现象都比较普遍。

旅游业和服务业是瑞士的一个重要支柱性产业,但酒店和餐厅往往是家族产业,除大城市的一些星级大酒店外,一般来说规模都不是很大,有些旅店纯粹是家庭旅馆,尤其在乡村和山区旅游地,家庭餐厅和农场随处可见,类似我国的“农村旅游专业定点户”。旅店、餐厅是家族生活赖以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全家人齐上阵才能保证服务。记得有一年采访,住在乡下一个家庭旅店。第二天早上,家里80多岁的老奶奶给我们准备早餐。这种情况在瑞士很普遍。

充分利用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服务技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也是瑞士老龄工作者存在的一个原因。一次出差在餐厅用餐,一位年龄较大的女服务员知道我们是中国人后,不时抽空过来攀谈。她已退休,刚刚从中国旅行归来,因旅游季节店里人手不够,过来帮忙。她向我们介绍了当地美食的特点,“顺便”介绍了当地的风俗民情和旅游景点,充当了义务宣传员的角色。这种交流使人感到当地人的质朴和热情。这些老年人坚信,只有勤劳才能摆脱贫穷,只有不断劳动才能不再受苦。

瑞士人口过早老龄化,经济危机时有发生,人口出生率又低,劳动力匮乏,长期以来,一些产业一直靠雇用边境工和季节工来支撑。瑞士严禁雇“黑工”,因此,一些服务行业宁愿出高价雇年龄稍大的“正式工”,也不愿冒险使用廉价“黑工”。这样既避免了司法官司,又满足了部分老龄劳动者贴补生活的需要,一举两得。

韦伯告诉记者,夸奖瑞士人最好的话是“您真勤劳”。瑞士人确信,劳动已成为瑞士人生活的一部分。在现今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瑞士,一些年轻人不再愿意从事室外体力工作,希望在银行或公司谋求白领阶层生活。老龄劳动者现身说法,为年轻人提供了良好的榜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