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日前,中国科大陈乾旺教授领导的研究组在“低温还原二氧化碳(CO2)合成金刚石”研究中,实现了在440℃的低温条件下以CO2为碳源成功地合成了250微米的大尺寸金刚石,首次实现了从CO2到金刚石的逆转变。8月3日,国际化学界权威学术刊物《美国化学会志》(美国JAm.Chem.Soc.)发表了这一成果。
金刚石是一种稀有的天然材料,由于它非常昂贵、难得,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1955年,人们第一次用高温高压法(1400℃,5-10万大气压)合成了金刚石,是目前合成工业金刚石的主要方法。但该工艺压力高、设备复杂、成本高,尤其是产品的颜色差,较难成为宝石金刚石,因此始终未能挑战天然宝石产业。
陈乾旺教授和同事自行研制高压反应釜进行实验,用安全无毒的二氧化碳作原料,使用金属钠作为还原剂,在440℃和800个大气压的条件下,经过12小时的化学反应,终于成功地将CO 2还原成了金刚石。目前,已能生长出1.2毫米的金刚石,有望达到宝石级,CO2转化金刚石的产率达8.9%。X-射线衍射及拉曼光谱的结果都证实:这些晶粒就是金刚石,它外观无色、透明,可与天然金刚石媲美。该工艺重复性很好,用其它碳源和还原剂也取得了成功,有关结果已申请国际专利。
这项研究成果将对天然金刚石的开采业带来极大的挑战。国外传媒评价其为“废气中产生的宝石思想”、“从温室气体中收获钻石”、“金刚石来源于稀薄空气”。美国硅谷的《新思想市场》风趣地评价该工作是陈教授“终身都能给夫人的礼物:自己身体排出的气体制成的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