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要坚强”;“我们一起努力战胜SARS”;“你吃了吗?”这些都是佑安医院感染科主任、党支部书记金荣华每天给患者发送的手机短信。至今,许多出院患者的手机里还保留着这胜似亲人的鼓励和问候。21岁的大学生杨靖前些日到佑安医院复查时,把手机拿给金主任看,上面全是金荣华发送的短信,杨靖一条都舍不得删。
一次,急救中心医生李坚韧和司机韩超从积水潭医院接两名女大学生到酒仙桥医院。两名学生虽然都属于疑似病人,但她们对SARS非常恐惧,神情沮丧焦虑不安。韩超发现她们的情绪有了些改变,就主动问她们想听什么歌?一位女学生问:“有阿杜的《坚持到底》吗?”坚韧医生插话说:“这也是我们最爱听的歌,你们不要担心,只要好好治疗,就会很快好起来,你们还会向以前一样阳光灿烂。”女孩儿的脸上有了笑容,一边听着歌儿,一边寻问有关SARS的知识。
急救中心内科副主任雷燕妮有一次去延庆的一个卫生院转运一位28岁的年轻危重病人,同一病房内还有她7岁的女儿。雷燕妮知道这位母亲救活的希望已经不大,没有转运的必要了,但当她看到小女孩睁着大大的眼睛,惊恐无助地望着自己的时候,心一下子动了。她决定冒险将母女全部转运到宣武医院,以求保住年轻母亲的生命,并让她女儿得到最好的治疗。路途较远,雷主任坐在这位母亲的旁边,时刻注视着她的生命体征变化……刚刚走到昌平,母亲呼吸极度困难,心律每分钟128次,雷主任当即决定:插管!接上呼吸机。此后,雷主任就一直守候着她,把她送到医院。这时,从下午出来已经过去7个小时了。
地坛医院先后收治了24位小孩,治愈率达100%,地坛医院院长刘建英说:“这样的成绩是在儿童医院医疗队的帮助下取得的。”这些孩子发烧咳嗽,看了就让人心里难受,最小的一个出生才4个月,长得又瘦又小,刚来时他不停地哭,只要有人一抱起来,立刻就不哭了。护士们就轮流抱,一抱就是两个来小时。有的孩子必须要妈妈拍着才能入睡,护士们就担当起妈妈的责任。别看孩子小,也是传染源,近距离的接触,多耽搁一分钟就多一分被传染的机会,但护士们没有一个退缩的。
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人间真情,和播撒的种子一样,收获往往大于播撒。
地坛医院收到过这样一封信,写信的人是一位有着近30年党龄的老党员。信中除了真切地表达了他抗击非典的决心之外,还附带了一份遗书,一旦他发生意外,要把自己的房子留给和他一起战斗的医务界同志。
繁重的工作、过度的劳累,佑安医院朱伟平和其他11名医护人员先后感染了SARS,住进他们自己亲手筹建的病房里。作为同行,因为救治病人纷纷倒下,真让大家感受到这场SARS之战的惨烈。
为探寻SARS病原的真面目,佑安医院病理科冲上了一个更加危险的特殊战场。在59岁的郎振为主任的带领下,就在简陋的操作室做了7例SARS尸解。强烈的福尔马林气味呛得他们睁不开眼,沉重的防护面具让他们呼吸困难,长时间的缺氧使郎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常常被迫停下手来歇上一小会儿,再继续操作。病人的尸体是有很强的传染性的,他们做每一例尸解都要花五六个小时,特别是死者肺部残存着大量病毒,这些近距离操作的人员太容易被感染了。这不光需要胆量和勇气,更有一种责任感,利用难得的尸体来源积累下宝贵的资料,为全市乃至全国非典诊治攻关提供有力依据。
急救中心车管科科长张瑞林是最早进驻隔离区的车队负责人,他原来患有高血压,紧张的工作加重了他的病症,可他不敢到医务室量血压看病,怕领导知道了,让他离开一线,就自己偷偷吃点药,硬挺着坚守在岗位上。他已经一个多月没回家了,有一次,路过家门口,他想透过窗子看一眼自己思念的妻子和女儿。他放慢了车速,深情地望着自己家,期盼着家人此刻能出现在窗口。
英雄,这是北京市民对SARS一线医务工作者们发自肺腑的评价。
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解除对北京的旅行警告,这标志着首都人民经过40多个日日夜夜的英勇抗争,防治非典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
英雄的业绩,将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