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长达96分钟的大型电视纪录片《郑和》,近日由阳光文化媒体集团旗下的“阳光电视”拍摄完成。在郑和率领多达300多艘舰船、28000多名水手首下西洋600周年前夕拍竣的这部电视纪录片,大气磅礴,气势恢宏,具有史诗般的风格,堪称电视纪录片的精品。
公元15世纪,哥伦布的航海地理大发现给人类带来了新的世纪。而早在此之前80多年,公元1404年,一个中国人就曾率领船队从扬子江出发,七下西洋,到达了西亚、非洲和澳大利亚,有人甚至认为他还到过北美和南美、北极和南极。他,就是中国明朝的郑和。纪录片以翔实的史料,真实地记录了郑和领导的船队如何充满激情和想象地走向海洋。虽然偏移的方向、凶猛的风暴、打翻的马灯以及维生素缺乏症、热带流行病等种种灾难时时威胁着每个人的生命,但是郑和和他带领的完全没有肉体欲望的一批宦官成了船队的灵魂。来自身体内部的宁静使他们面对种种难以想象的困境时,仍然保持着纯洁的思想。在他们超乎常人的忍耐性和持久力的支撑下,船队以惊人的勇气和智慧到达了一个又一个陌生的港湾。
《郑和》以史实告诉人们,郑和的七下西洋,实际上是人类大航海时代的真正开始。郑和先后在具有世界重要枢纽地位的旧港、马六甲、古里和忽鲁谟斯等地建立了基地,从远东到西亚一线的海路被完全打通。英国前皇家海军军官孟席斯甚至研究认为,郑和绘制的航海图,就是哥伦布航海依照的世界地图。
值得一提的是,《郑和》首次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企图以中华帝国为核心建立全球贸易体系的明朝皇帝朱棣的动人面貌。他的不切实际的政治狂想在短暂实现后,迅速化成了历史的泡影,留给了世人唯一的遗产北京故宫和永乐大典。《郑和》同时突破传统历史学的狭隘民族主义巢臼,刻画了作为太监的郑和的个人悲剧:他有着被阉割的童年,他曾经屈辱和自卑,但他从大海中获得了力量,七次成功地远渡重洋,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他的伟大的航海事业是建立在皇帝个人的虚荣心之上的,一旦朱棣死去,他就被打入冷宫,在凄风苦雨中度过残生。
郑和的航海事业已经过去600年,但世人始终没有停止对它的研究。郑和航海60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中国乃至世界都掀起一股研究郑和的热潮,其中英国前皇家海军军官孟席斯花费14年时间研究的成果公布于世后,甚至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次影片的摄制跨越了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在实地采访与拍摄,尽力拾拣这段失落的文明的种种痕迹:从中国本土的所有遗址沿着郑和的航线一路追踪拍摄;从现实存在的人文风俗中寻找时空的变化和文明的变迁;象征明王朝的遗址现场,郑和舰队在中国的航海基地,在印度尼西亚、马六甲、印度、忽鲁谟斯的基地,以及郑和在东非可能留下的历史证据,等等,等等。摄制组还专程前往美国和英国,采访了多位郑和研究的著名学者和专家。
电视纪录片《郑和》的拍摄,投资近百万元人民币,工程浩大,是中国电视精英才智、技术与财力三位一体的结晶。该片的脚本由著名文化学者暨电视人朱大可撰写,融入了中国思想界和国内外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郑和》以国际化的制作标准,熔纪实拍摄、唯美造型、绘画艺术、三维电脑等多种艺术手段于一炉,精美的画面配以动人的音乐,加之集思想与艺术于一体的解说词,使之成为电视纪录片中的精品,尚未拍竣即已被美国历史频道初步选定为特别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