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生在齐齐哈尔市的日本遗弃毒剂伤人事件,使中日关系又起波澜。回顾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历程,应该说两国关系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进入中国的日本企业越来越多;两国学者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两国人员交往也在逐年增加。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近年来两国民众中的相互不满和相互猜疑也在增长。
导致这一反常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日本人的“中国观”发生变化,是一个重要原因。近十多年来,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神话”破灭,经济中的泡沫成分崩溃,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沉积的许多问题显现,日本经济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迷。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在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而且迄今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本来,日本经济长期低迷,是其自身的结构性问题所致。但有些日本媒体和日本政要,却偏要将其归因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认为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抢了日本的市场,吸引了日本的资金,所以日本经济才后继乏力。就在中日纪念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5周年前夕,日本《产经新闻》还发表社论,宣扬“中国军事力量增强可能成为对日本生存至关重要的问题”。正是他们长期鼓吹的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使日本一部分民众在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的发展这一问题上出现了偏差。
对此,小泉首相早就说过,中国的发展对日本是机遇,不是挑战。2002年中日两国的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日本对华出口比上年增加了32.3%。试想,如果没有中国的发展、没有日本以外其他国家的发展,日本经济的处境,可能会比目前更加困难。再说,日本每年的GDP在向5万亿美元前进,而中国的GDP刚刚迈过1万亿美元的门槛。日本的科技实力和竞争力在世界排名中都远远高于中国。说中国的发展威胁到日本,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在处理与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关系时,日本应该正视两份“遗产”:一是在亚洲发动战争的历史。日本政府应跳出岛国意识,把目光放远一些,不要“犹抱琵琶半遮面”。其实,用一种明朗且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方式来处理历史问题,并不会削弱日本的影响和声誉。相反,只会改善其国际形象。当年德国总理勃兰特在被害犹太人墓前下跪,不仅丝毫没有影响德国在欧洲和国际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反而为后来德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为人们从中看到了德国政府与纳粹历史决裂的决心。
一是宪法第9条的约束。战后日本和平宪法明确规定,日本不得拥有超过自卫需要的军事力量。但近年来的现实是,日本的军事力量已大大超过了自卫的需要。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一直在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想参加国际维和,想对国际事务发挥更大的影响。对此,人们可以理解,但和平宪法与和平发展的道路必须坚持。日本遮遮掩掩地突破宪法第9条的约束,只能引起亚洲国家的警觉与不安。
日本是亚洲地区的唯一发达国家和经济强国。假如日本方面能拿出勇气,给历史遗留问题划上句号,同时从内心告别“中国威胁论”,那么,中日韩三国合作以及三国与东盟的合作,都将进入新的阶段,日本外交也可能迎来一个丰收的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