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有关领导给即将走上小学课堂的首师大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 9月,全国中小学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学期,同时,北京市第一批具有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将登上讲台。他们是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的第一批毕业生,他们的出现,标志着北京市小学师资开始了跨越式提升的过程。本科教师走进小学,将给小学教育带来什么变化?本报特邀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刘新成、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院长王云峰和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全国劳动模范、特级教师李烈共同探讨。
刘新成: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会提出小学教师的高学历化。20世纪中叶,欧美、日本相继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水平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人民群众对小学教育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开始了小学师资的跨越式提升,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提高小学教师学历,是与当前我国教育改革这个大背景相关联的。这就在教育观念上发生了最根本的变化,教育从原来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让学生能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为主。如果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学历提高与否无所谓,因为大家都知道小学教育传授的知识量是有限的,延长小学教师培养年限没有什么意义。如果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那么小学教师就应当具有相当高的的素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年龄越低,培养这种素质可能越难。因此,“小学教师可以低学历”的理论就不能成立了。
用本科学历来要求小学师资,对小学师资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能忽略的一点是,本科生的起点就相对较高。
李烈:我认为作教师,学历越高越好。整体来说,绝对是本科毕业生比大专的好。招聘教师的过程中,我不完全看学历,但是学历在我注重的各个方面肯定会有所体现。学历越低,能满足我要求的人越少。今年我校选入8名新教师,其中5个是本科生。
首都师大开设了本科小教专业,我觉得很欣慰。这标志着中国小学师资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一种进步。从小学教师这个队伍的整体构成、自身素质来看,是否接受过高等教育完全不一样。
刘新成: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会比中专、大专学历的小学教师好多少?我认为:并不是随着学历提高,教师的水平就必然提高。提高学历延长了小学教师的培养时间,这段时间里,小学教师学了什么?怎么学的?这才是关键。
王云峰:师范专科的课程结构与本科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国家的专科没有论文答辩,不要求学生写论文,也不要求学生培养研究能力。实际上,专科教育更注重操作层面能力的培养。我想本科生不仅要有操作能力,还要加强综合性。小学教育专业的高等教育化、植入大学教育文化,给学生提供了开放的学术背景、宽阔的学术视野和自我发展能力的空间。学历高不等于能力高,这个观点是对的。但是延长学历之后毕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基础,学生有了这样一个接受专业教育的领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李烈:我们已经有过一些具有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在短时间内,也许他们的优势在工作层面上还显示不出来,但在其他方面已有所显示。比如说我们有一位体育学院毕业的老师,英语水平、科研能力都比较强。一些专家看了他写的论文说,没想到在北京实验二小,可以看到体育老师写出的这么高水平的论文。这就是本科生的优势。
现在有很多研究生到中学去,小学也开始有了研究生学历的老师。我们学校现在有两个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他们的研究生学历都是后续的,但是他们继续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跳槽”,而是确实觉得工作需要。小学需要科研型的人才,大学生、研究生到小学不是“浪费”。
王云峰:我们今年招生的情况也比去年好多了。初教院从去年开始招高中毕业生,当时录取的分数线属二批中上,今年录取线已接近一批分数线。这说明大家对小学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可程度正在提高。
刘新成:小学教育最需要体现综合性,对老师来说,这不仅是专业技能、而且是人格综合素质的全面体现。过去社会对人的培养都是偏重专业的、单向型的,现在我们认识到了这种导向的错误。原来我们佩服的老师通常是有专长的老师、某一门课讲得很精彩的老师,很少见到全面发展的老师,这对我们选择人生道路也是有影响的,无形中培养了更多单向型的人。如果学生从小的偶象就是“全才”,教师能教一门或多门课,而且在各方面都很出色,那么对学生培养全面素质显然有积极的作用。
王云峰:我们在培养过程中,强调课程的综合性,而不是单纯强调知识性。我们把课程分为人文社会、科学技术、艺术、运动健康,就不是单纯的学科概念,而是一个领域概念。我们开设的一些基础课,数学分析也好,高等代数也好,立体几何也好,这些课的目的不是给学生一个知识结构(当然那是必要的),更主要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有了高等数学的背景后理解初等数学,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方法。我跟北京市朝阳实验小学校长马芯兰谈了这些问题,她说,这次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改革,不是强调数学知识的增加,而是数学思想的改革。新的标准要求把原来小学不接触数学的理念、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方法教给孩子。这就要求我们师范生培养的思想要转变,高校教育不再是过去简单地积累传承知识,而是要思考怎样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我们曾设计了一门选修课,叫“中国古代茶文化”。有的老师不理解,你用32学时讲茶文化干什么?我不是想简单地让学生了解茶,而是让他们了解“文化”这个概念,通过茶文化了解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精神,让学生对不同的文化形态产生兴趣。
现代社会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多。我儿子3年级的时候,看《霍金的世界》,我问他霍金是谁,他一脸的不屑。很多孩子都是这样,视野开阔,交往增强。小学教师必须获得一定的专业经验才能够胜任这项工作。专业经验可以有几种渠道获得,一种是在职后,我们有一些堪称教育家的小学教师,不断的经验积累,不断的自我总结、自我提高,最终成为大师。这种经验是个人总结的,有优势,也有局限。利用高等教育把这种经验结合起来,在职前给教师一个空间、一种教育经验、一种专业发展的培养,我觉得还是必要的。
刘新成:我赞成你开茶文化选修课,但不赞成你用32学时开这门课。我希望小学老师成为杂家,茶文化你开10课时、8课时够了,省出的课时干嘛?他也应该知道一点霍金,知道一点贝克汉姆,什么都知道一点。应该让我们的小学教师成为杂家,在孩子的知识范畴内没有盲点。
李烈:受教育的程度越高,表现出来的东西越有吸引力。本科学历的老师进入小学后,对原来中师毕业的老师形成了压力,也有了相应的动力。继续学习几乎成为每个人的需要。小学教师应该有一种信念:与孩子同步成长。
(本期策划:总编室、教育部;主持记者:蔡闯;摄影记者:程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