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韵集》刘济民著中国三峡出版社
捧读刘济民兄的《秋韵集》,有一种特别异样的感觉,那坦诚挚虔之情、磊落旷达之怀,文雅清丽之致、亲切柔曼之音,凝成一股浓得驱不散、化不开的氤氲之气,向你扑面而来。济民兄的文章,是山泉小溪般极其自然地流淌出来的。
2001年3月,刘云山同志为《秋韵集》写了一篇独到而精妙的序。按云山同志在《序》中的说法,“在时下某些散文创作以辞藻华丽、学识繁复为时髦的情势下,《秋韵集》中的许多篇章,却以另一种风格,另一类笔法,让人在真诚、质朴的娓娓叙谈中,感悟人生的真谛,领略情谊的温暖,获得实实在在的启迪。”云山同志还认为:“济民同志的为文,与他的为人一样,总是那么认真、质朴、敦厚、坦荡,不拐弯抹角,不云山雾罩,又总能在简洁明快中,蓄起一种力量;在看似平实的叙述中,抵达事物的本质。读《秋韵集》,让人有一种翻山越岭、攀上人生新境界的感觉。这是同一般文人散文情趣相异的。”
《秋韵集》最大的特点就是“真”:作者很低调,他把自己的“胸无大志”、“出息不大”以及“私心”、“无知”等等,统统袒露在读者面前,真实、真诚、真切、真情、真纯、真挚。因为这些真,所以触动人,打动人,感动人。这并不是说,刘济民的文章不重文辞和才藻。他酷爱中国古典文学,尤喜唐诗宋词,并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他虽从军从政数十年,仍阅读笔耕不辍。这种长期积累的素养,使他的文章显示出相当的文学功力。他撰写的若干楹联也是自然、工仗,韵味悠长。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刘济民的《秋韵集》,之所以每令我读之沉醉,如饮醇醪,特别与他所拟标题的独运匠心有关。如《依然青衫布履似当年》,记叙农业部老副部长朱荣同志生前的几件平凡琐事,不用细看全文,先看标题,那淳朴、自然、廉明、高洁的形象就跃然眼前了。这样的标题,本身就是韵味悠长、特具节奏感的诗,而《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这颇得宋词真谛的构题,透露出作者面对大自然幻化之妙的“悟道”,纵有万语千言的感受,何如一句“妙处难与君说”更为精到。
《秋韵集》中所载文章,或记事、或写人,或摹景,篇篇透露着作者的人生经历,以一字概括:忙。而后记却轻轻宕开,以一个“闲”字收笔,题为《人生岁月闲难得》,这仿佛不经意的一“闲”,更凸显了作者在人生岁月中忙里偷闲的情趣、逸致,不禁为之叫绝!
本书题名《秋韵集》,是写秋之韵,而所拟各篇标题,大多扣着这个韵字,上面四题不必再多说,其他如《白云无语漫迷留》、《别有清风扑面来》、《画之所至情亦随焉》、《顶天立地一将军》、《黄山巍巍,雪中最美》、《湖光夕照,晚霞绚丽》,等等,都各具神韵,颇饶古诗、词、曲、赋的味道,显见作者拟题的雅思高致、奇彩美韵。
刘济民文章的感染力,源自他的人格魅力。欲为文得高格,必先为人得高风,这是至理。他写老将军、老部长、老父亲、老中医、老外,写同窗学友,写网球小星等等,都情怀饱满,别有深意在焉。清人沈德潜云:“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济民兄一生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研习著文,其人格文格魅力,正是源于内而发于表,阖于中而肆于外的。
《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是记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上海知识青年返城前的一些真实的故事,真比离奇的惊险小说还要曲折跌宕,惊心动魄。当时作者所表现出的大情、大义、大智、大勇,曾被一些上海知识青年誉为“刘青天”,在知识青年中一时传为佳话。作者记述处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知青返城的故事,堪称新时代的正气歌。这也许是刘济民这部作品的另一重大意义之所在。
最后,想讲一个既属题外、又在旨内,至今还少有论及的话题:儒官。从政者亦当为文,作官的亦应有深厚的学养,这本是中华民族政治传统中的精华。“腹有诗书气自华”,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有良好的人格人品,更能适应当代发展的要求。“居养气,移养体”,为官者把他们从政的经验、体会真实地表达出来,奉献给人们的必是书林文山中不可或缺、独具神采的一莽绿野、一脉峻峰。从这个意义上,济民兄连出《春潮集》、《秋韵集》两书,也是对“儒官”的一种阐释和示范。
愿卸官后有更多时间攻读和挥毫的刘济民先生,写出更多更好的风流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