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西安8月25日电一座集中反映粟特文化的北周墓葬在西安北郊发掘出土,墓葬中发现了与袄教相关的一批精美浮雕,首次出土了用汉文与古波斯波特文两种文字刻写的文字,这一墓葬的发现发掘为我们研究粟特文化和北周时期的社会制度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墓葬为长斜坡墓道带天井洞室墓,墓道与墓室总长48米,有5个天井,5个过洞,每个过洞左右两壁都各有一幅壁画,但已残缺不全。埋葬最后一个过洞有石刻墓门,门额上刻有葡萄和葡萄叶底纹,上刻人面兽首、兽面人首及禽首人身等图案,两边门框上各刻有5层伎乐,吹奏着各种乐器。门扉上有4排乳钉,每排6个,中心彩绘有飞天和莲花纹。墓室中间偏北放置一仿木歇山顶殿堂式石椁,通体布满浮雕石刻,从目前观察看,浮雕石刻的内容既有人首禽身祭司,也有力士,说明墓主人不但是典型的袄教徒,也对佛教和摩尼教感兴趣。
石椁一处有用汉文与古波斯波特文两种文字刻写的文字,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这座墓为合葬墓,墓主人为北周凉州(今甘肃武威)萨保判事与他的夫人康氏,埋葬时间为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萨保是北周时的一个官名,萨保判事是指高级官员担任了低级官位。这座墓的男主人活了86岁,是西域史国人。史国位于今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南部,是昭武九姓中的一支,也是粟特人的一支。
据西安市文物考古所所长孙福喜介绍,墓葬不但出土了与袄教有关的精美浮雕,还发现了汉文、古波斯波特文两种语言刻写的文字,这是绝无仅有的。同时,埋葬的主人活了86岁,他的祖父、父亲都有明确记载,这就构成了一幅比较完整的史国四系年谱,这些都为研究粟特文化、史国历史等提供了珍贵的考古资料。另外,从已发现的情况可以看出,北周时长安城就有粟特人的一个聚居区,而墓主的祖父任萨保,他本人任萨保判事,这就为研究北周时期萨保制度,为研究中亚、西亚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和北周时长安地区人们的宗教信仰等提供了难得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