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8月25日电近日,解放军302医院临床检验中心王海滨副主任率领课题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非典人群易感性的机制研究”项目中获重要进展。他们通过对参与重症非典救治中被感染和未被感染的医务人员、120余例非典病人及600多例非典定点医院工作人员的免疫机制进行全面研究,发现处于“低免疫清除”和“高免疫反应”的个体,是非典的易感人群。
研究指出,在参加重症非典救治、与非典病人密切接触的医务人员中,未被感染人员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感染者,并低于正常人群平均水平。特别是未被感染医务人员血清免疫球蛋白M的含量,全部显著低于正常水平,并且其淋巴细胞对抗原的应答反应全部较弱。而与循环免疫清除有关的红细胞补体I型受体数量,却全部高于正常人平均水平。与此不同的是,120余例非典病人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A及红细胞补体I型受体数量,在发病第一周即显著下降,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则明显升高,其淋巴细胞对抗原的刺激表现为高度敏感而极易受到破坏,平均在发病第3—4周程度最重。此外,重症非典病人的淋巴细胞易受抗原打击破坏的程度明显重于轻症非典,并且其程度与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的下降及免疫功能低下的程度基本一致。由此表明,机体的免疫清除功能和对抗原的免疫反应性,是决定人群对非典易感与否的关键因素。
王海滨认为,医务人员在预防非典过程中,除了加强科学的防护、提高自身工作效率以减少接触时间外,对准备进入非典一线的医护人员进行科学的筛选,从而避免非典易感人群进入病区,不失为有效避免或减少医务人员感染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