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5月,西南政法大学学报《现代法学》发表了《关于设立“反贪污贿赂工作局”的设想》,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时任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肖扬。此文一发,在全国反响强烈,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群众,大家都积极评价这项建议。不久,我国设立了自上而下的反贪机构。一份学术期刊,推动了国家一项重大工作,这也被司法界学术界传为美谈。
2003年元月,在《现代法学》办刊25年之际,《现代法学》翻开了自己办刊历史上辉煌的一页。她获得了我国期刊界的最高政府奖——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是目前我国法律类的19家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少数几种获得此奖项的学术期刊之一。
《现代法学》为什么能在众多的法学类学术期刊中崛起呢?这要溯及她25年的办刊历程。
《现代法学》从创办时期起,就特别注重期刊品位的提高和面向社会。当时的《西南政法学院学报》作为全国最早创(复)办的法学理论期刊之一,在全国法学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但编辑部没有固守成绩,而且是从总体上考虑刊物的进一步发展。1982年3月,为适应本刊面向社会,并在全国公开发行的需要,更名为《法学季刊》,以体现自己的办刊特色。1988年1月,为跟上信息社会传媒日益加快的节奏,将《现代法学》刊期由季刊改为双月刊,更为现名《现代法学》(双月刊)。
《现代法学》的办刊宗旨是注重弘扬马克思主义法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出法学研究精品。《现代法学》的办刊特色在于:立足法学高等院校,面向全国,以大容量的信息载体刊登国内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有一批全国著名的专家学者作为《现代法学》的基本作者群体,保证每年有相当一部分在全国有领先水平的法学理论研究成果通过《现代法学》面世;同时,我们在编辑实践中,也十分重视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进行研究方面的学术成果,并将其中的优秀文章及时发表。
《现代法学》对栏目的设计,也体现了自身的特色。目前本刊的主要栏目有:理论思考、观点回应、专题研究、评论。这样的栏目结构,与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学术刊物有一些共通之处。
《现代法学》编辑部从2001年起,就开始组建由各相关学科博士、教授和专家组成的专家审稿人队伍,并按照国际学术期刊通行的惯例并参照国内优秀学术期刊的做法,实行“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是国内法学期刊中较早实行这一制度的学术期刊。目前,《现代法学》编辑部正在参加建立新的“重庆市评审专家数据录”的工作,有望不久的将来,在更大的范围内对来稿实行更加有效、更加公平和公正的评审。
《现代法学》编辑部在建立“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的同时,对编辑部内部机制和人员结构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专职编辑人员由原来的11人精减为5人,同时聘请了多名在各学科学术研究上有一定领先水平和编辑能力的人员作兼职编辑。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编辑部的办事效率,并为解决困扰编辑界的编辑学者化与编辑作为杂家的矛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现代法学》办刊25年来,到目前为止,共出版了127期,约2千多万字,发表文章约3000多篇,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时期的法制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由于《现代法学》的不懈努力,近10年来主要取得了不少成绩。1995年7月,《现代法学》获四川省首届优秀期刊评选“优秀期刊奖”;1992年12月,获“四川省高等学校优秀学报一等奖”;1996年,成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1999年以来,《现代法学》还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以及《中国期刊网》等著名数据库全文或部分收录;2002年8月,《现代法学》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授予“第二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荣誉称号;据《光明日报》2003年4月公布的数据,《现代法学》在2002年全国法律类报刊的全文转载量排名名列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