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成建制补课为何愈演愈烈?

焦点追踪
2003-09-0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沈园 我有话说

近日,某网站发表长沙“一位已经跨进高三年级的学生”来信,反映暑假学校“补课时间长达49天”,“还要学生交纳320元所谓的补课费”,抱怨“根本不是大多数学生的意愿”,询问“算不算违规”。同日,某地媒体报道:去年省里评估重点校,三分之二“存在利用节假日成建制补课现象(高三除外)。”带括号的“高三除外“暗示:允许高三成建制补课。此“政策口子“一公开,补课立即升温。今年暑假酷热,某重点校新高三白天晚上都在成建制地补,其他年级打“擦边球”,新高二先以奥赛名义集体补,看到上面不查,后段也成建制整天补,补到开学。

年复一年的高考证明:成建制补课并非求胜高考的起命仙丹,上线率高低并不与补课多少成正比。每年考得好的仍是生源和教学两者都好的少数学校;两者都差的,再怎么补也考不好;两者一差一好的,也不能靠补课扬长避短。某校到八十年代中期,从初一到高三无一年级补过课订过资料,偏偏年年高考名列全省前茅。从1989届起引进成建制收费补课模式,校园从此不平静。反对补课占上风的那一届就考得好,热衷收费补课的那一届就考得差。1996届三年仅补课两周,是1989年以来补课最少的一届,本科上线率却居当年全省重点校榜首。近七年来,尽管省、市投入大,“硬件”迅速现代化,教室多媒体化,教师办公电脑化,择优由市区扩至地区,补课不断升级,教师收入一路攀升,高校大幅扩招,上本科线越来越容易,本科上线率却比高校未扩招的1996届差一截。

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把加快改革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高考是国家考试,其改革趋向理应体现国家意志。依照早已公布的高考命题改革方针,今年全国卷一些科目突出了对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的步子大了一点,迷信成建制补课的学校倍加尴尬。

一出高考数学和理综考场,某校一些好学生就哭了;成绩一公布,排名与学校模拟考悬殊甚大的好学生哭得更伤心,有的甚至不吃不喝不出门,吓得家长请假在家陪伴。“我们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老师说高考题都在要做的习题中,有的还说60%高考题能猜中,全是吹牛!”“去年暑假补课47天,寒假也补,平时一天八、九节课,周日整天补,周六上午是综合科专练,晚上有培优班、补中班,还有任课老师的家教,现在看来,那么多的课都白补了,题都白做了!”“考得好的,并不是题做得多的,而是有主见、不盲从、会学习、上课补课悄悄忙自己的同学。我们看了答案后也觉得题不难,不偏不怪,概念性很强,就是考场上想不到。”考生如是说。校方却认为是“题目太难,抓得不紧,训练不到位。”唯一对策就是升级成建制补课题海战。

正如投书网站的同学所言,成建制补课“根本不是大多数学生的意愿”。学生千差万别,一刀切,一锅煮,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反感。平时上课不愿听的,补课照样不听;而平时学得好的,被迫当“三陪”,陪听没完没了的“简单重复”,陪做永远也做不完的模拟题,陪交冤枉钱。天天泡课堂,游题海,被当作动物,按照刺激→反应→强化的程序,训练解题的条件反射,自主学习培养综合素质的空间被剥夺,时间花了,人累了,效果并不好,所以补课增多,逃课泡吧的未见减少。

成建制补课也不是守师道的老师的意愿。一老教师说:“督促学生勤奋好学是学校之责,但成建制补课不是有效之法。中国古代有‘刺股悬梁’的范例,但并没有人组织领导过成建制的‘刺股悬梁’。”另一老教师介绍,近年赴美读博的学生普遍反映,他们的美国同学都很用功;大学招生不搞“分不够、钱来凑”,高中生读本科、本科生读研,都得面对录取和获得奖学金双重竞争,所以从中学起就得奋发努力。不同的是,人家学校从不成建制补课。正因为这点不同,我们的留学生笔试出色,论动手能力、做课题,搞创新,则自愧不如。长沙一参与今年高考数学阅卷的高级教师说:“今年高考数学全国卷给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大搞题海战术者以沉重打击。”

既然成建制补课前无古人,亦非国际惯例,对付不了深化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那就不应继续成为教育的中国特色。假如禁绝成建制补课,高三也不除外,把学习主动权归还学生,想读书的照样会勤奋刻苦,高考照样会举行,照样会考出上、中、下,高校照样会择优录取,而且考分的“含金量”还会高些。为何兵败补课题海战后仍不回头,偏要陷入越补越差、越差越要补的怪圈?

补不补课,要由校长拍板,支持校长拍板的“骨干”多是“南郭先生”。北京一位特级教师说:“搞题海战术的老师是自己没本事。”上课不受欢迎的,补课照样不受欢迎;补得多,一节课内容作几节课教,教课没压力了;资料多,对答案成了重头戏,备课变简单了;课越容易上,就越不钻研教材教法,教学能力越难提高,教学效果越难好,但个人收入多了,在办公电脑玩电游看碟下棋打牌赌钱的时间也多了。

要补课就要订资料,要补课订资料就要收费,经济利益驱动是成建制补课愈演愈烈的另一原因。某校长每逢家长会就说,部分家长要求补课可以理解,一想到有同学毕业会考过关困难就不安。既然这么关心“差生”,那就应“开小灶”,但事实上从不搞无创收价值的“补差”,只搞有规模效益的“成建制”。省、市教育部门睁只眼闭只眼也有隐衷。其直属机构年年编印大量教辅资料杂志,如推向市场任人选购,难以畅销;要各校收费统一订,或把某些收费列入各地、市每学期收费红头文件中的“自愿订书费”项目,则销量骤增,暴利惊人。假如禁绝补课,高三也不除外,“补课要用”这一订资料的理由不复存在,垄断性大买卖势必丧失,那岂不是自断财路?应试教育一旦与赚钱教育联姻,成建制补课打题海战的模式能不固若金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