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9月4日电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破解了圈养大熊猫繁育难题,实现了种群的自我维持和发展。自此,大熊猫圈养种群长期以来难以自我维持的局面被打破。
从1936年至今,圈养大熊猫已有67年的历史。由于圈养存在发情难、配种受孕难和育幼成活难的“三难”问题,圈养大熊猫的繁育能力一直很低,导致圈养种群长期以来都难以自我维持。对大熊猫繁育上的“三难”问题,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和动物园都进行了研究,但均以失败告终。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饲养员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结合圈养大熊猫繁育上的“三难”问题,通过使用外源激素、加强种公兽培育、研制初生幼仔饲喂乳配方、培驯雌兽等方法,大大提高了圈养大熊猫的繁育能力,将大熊猫幼仔的成活率提高到了100%。从1991年至今,研究中心共成功繁殖了大熊猫38胎51仔,成活39只,在大熊猫繁殖率、幼仔成活率等方面都居世界首位。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大熊猫种群也由最初的10只发展到了目前的67只,实现了种群的自我维持及发展壮大。现在,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正着手大熊猫野化试验,为人工繁殖大熊猫放归野外做准备。
日前,由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完成的“提高大熊猫繁育力的研究”项目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组认为,该研究成果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具有重要的应用和理论价值,对增加易地保护大熊猫数量、保存大熊猫物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