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药品价格一降再降。但南京市民在医药方面的支出却一涨再涨。记者就此对部分医院和药店进行了暗访。
南京市一位市民因哮喘到某医院就诊,由于以前服用的“氨茶碱”只有几元钱一瓶,效果还不错,所以开处方时,他便主动提出要“氨茶碱”。不料,医生却委婉地拒绝了他,并且解释说药房没货了,接着一连给他推荐了好几种价格比较高的同类药……
记者立即以患者名义拨通了这家医院的药房电话:却得知“氨茶碱”有货,明明药房有货,可是为什么医生却不愿意开呢?只需看看“氨茶碱”的价格就不难找到答案。原来,在南京市7月份执行的今年首批招标降价药品中,“氨茶碱”名列其中。经过此次集中招标采购,原价6.5元的“氨茶碱”的价格降为2.5元一瓶,足足100片!在患者眼里,这无疑是一种物美价廉的药品;可是医生却认为,价格低就意味着药品厂商无法提供更多的“实惠”给自己,“可以‘操作’的空间太小!”
医院解释道,这些降价幅度大的药中相当一部分综合性医院多年前用过,但现在已被淘汰。这家医院药剂科的人说:“医院用的药当中也有降价幅度很大的。”但他说不出具体是什么药。
市卫生局规财处负责人承认有过厂家中标后不供货的情况。他介绍说,为了避免医院不选用中标降价药品,今年对招标药品的质量层次作了细致划分,并要求医院在选药时兼顾各种层次的药。但规定是规定,要求归要求,仍然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一位市民告诉记者,有时候与其说是买药还不如说是买包装,很多药品的成分、功效都没变,只是换了个包装就立马涨价。
记者发现,南京立业制药公司生产的“定喘片”原来100片只要6元多,现在改了一个包装,价格一下子变成了9元多,而且是30片装的,老百姓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一种叫做“地奥脂必妥”的药,原来卖8.6元一盒,现在降价为6.7元,表面是降了,但一看里面,原来12片4板共48粒,平均0.18元一粒,现在10片3板共30粒,平均0.22元一粒,是明降暗涨。
其实主管部门只要加强责任心,生产厂家的有些卑劣手法和定价问题也是不难发现的。常用胃病药西咪替丁,每瓶100片仅4元,但药厂改变一下包装,成分无任何变化,只是换了一个“洋名”,每盒20片售价42元,价格一下子就增长了50倍。如此拙劣的手法不应该瞒过我们的药监人员。
今年上半年还在南京风风火火的平价大药房,眼下已风光不再。号称华东第一家平价药房的“非常大药房”中央门分店,如今已换成了洋快餐店的招牌。而盐城民企的“开心大药房”在南京中华路开的分店,居然拿出了一半场子卖起了百货商品。人们不禁要问,平价大药房,为什么这么惨?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医药专家告诉记者:平价药房标识低价的药品,几乎都是采取进货价加5%价位销售,比政府核定的零售价平均低40个百分点。这5%的盈利显然难以消化至少15%以上的各种费用,导致平价药房经营很快走入困境。
而另一位专业人士认为:从买方来讲,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关系到消费者的身家性命,又有保质期,谁也不敢在药品上专门捡便宜货,还是相信大医院;从进货渠道上来说,由于平价药店毕竟不是药商厂家的主要供货渠道,药品供货商迫于同行的压力,在给平价药店供货上设置了障碍,这就意味着药品很大一部分的出厂权被有批发资历的医药零售企业把持着。如果没有得到这些企业的“答应”,这些药品生产厂家也不敢轻易就把药品卖给其他医药零售企业。因此一些大卖场开张以来,就频频有供货商急匆匆找上门来要求撤柜,甚至恶意威胁。
平价药房不应该是打破药价“坚冰”的殉道者,主管部门应该对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下大力气予以清理,对其中的违法行为更是要严加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