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群众。”这是黑龙江农垦宝泉岭分局领导班子追求的目标。在这个目标的引导下,他们全力构建“五大龙头、六大产业链、八大基地”的现代农业格局,仅2002年,全局就完成工业增加值3亿元,实现利润7000万元,并被批准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在全垦区率先为所有职工办理了全部社会保险,做到了“五保合一”(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和婚丧保险)实践了他们的“想群众、办实事、当公仆、树形象”的诺言。
“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老百姓的要求就是我们的工作重心。”这是宝泉岭分局党委书记邹积慧的肺腑之言,也是他们领导班子的行动指南。
农垦宝泉岭分局,位于黑龙江省东部黑龙江和松花江交汇处的三角洲平原。前不久,记者来到这里采访,一望无际的田野里,稻谷飘香,大豆摇铃,职工欢快的劳动场景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订单+特色+绿色”的经营方式,是宝泉岭分局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全面实施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经营方式。这些年,他们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用农业基地支持工业龙头,工业龙头反哺牵动农业基地,实现了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历史性跨越。
他们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九三油脂等龙头企业,扶强扶壮北珠米业、宝泉岭乳业、宝泉酱业、普阳富硒粉业和共青麦绿素五大龙头企业,建成稻米、牛乳、豆酱、麦粉、油脂、中草药六大产业链。通过“主副换位,充分利用本地发展畜牧业的资源优势,不断加快乳业化步伐。今年他们的奶牛存栏总数达到4.6万头,鲜奶总产10万吨。同时他们还建立了稻、麦、杂、豆、牛、猪、药、富硒八大基地。
五大龙头企业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整合品牌,叫响名牌,实现了产业升级。今年该局的13个农场已向国内外市场销售绿色产品40多万吨,给2万多农户带来效益达1500多万元。
职工富了,都希望有一个好的居住环境。置身宝泉岭农垦城,人们会发现总人口只有4万、占地面积只有28平方公里的边陲小城,绿化标准高,规划布局合理,居民生活十分方便。小城市建设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原来,宝泉岭分局在城市建设中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他们坚持以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为龙头,紧紧围绕“天蓝、地绿、水清、景秀这个主题,决心给群众一个美、绿、亮的环境。
“造绿”造出了气势,“建景”提升了品位。城区形成了点线结合、乔灌花草相间、常绿落叶搭配、多元绿地优化组合的生态化体系。正是因为有了一切为了群众的精神,在宝泉岭分局管内,80多栋居民楼和公共事业楼拔地而起,两处文化广场、一座公园、五条商业街方便了群众;30套有线电视节目、6600门程控电话沟通了与外界的联系;设备精良,技术省内一流的宝泉岭中心医院能保证千余人同时就诊;6所中小学全部集中办学,省重点高中宝泉岭高级中学平均大专学校入学率达87%。农垦城绿地面积已达2000多亩,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2.5平方米,城镇绿化覆盖率31.3%。“造绿建景”使宝泉岭农垦城变美了,也变亮了。
今年33岁的陈秀花是普阳农场7队的残疾人,因经济收入微薄,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场部领导知道后,主动给她贷款3000元,买来了23只绵羊。经过辛勤放牧,当年就发展到了40只,不到两年,她家就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2000年1月,三峡库区36户123名移民顶风冒雪来到绥滨农场,虽然天寒地冻,但农场职工亲人般的关怀,却让他们心里热乎乎的。农场给每户移民提供了75亩承包田,在子女上学,养老保险等方面同农场职工一样享受7项政策。为使他们尽快掌握北方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农场及时为他们办培训班,请专家讲课,并进行实地技术指导。生产队管理人员还和他们结对子,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使他们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三队移民俞世玖家纯赢利近16万元。
为切实把群众的冷暖解决好,让老百姓无后顾之忧,他们把辖区的13个农场中开展医疗保险的11个农场的医疗保险办合并到分局社保局,为实现社会保险“五保合一”提供了组织保证。之后,他们又开展了五项保险,参保率达到了100%。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效益的统一,这个分局从1995年开始,投入资金3亿元,实施了生态农业工程、生态林业工程、生态小城镇工程、生态水利工程、湿地保护工程六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