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研为其特色的西北工业大学,有一位从事中国航空史研究的世纪老人——姜长英教授。
姜长英教授1904年11月11日出生于上海市川沙县,他的童年在军阀混战中四处奔波,少年时代受到周恩来的影响参加过“五四爱国运动;青年时代从南开大学毕业后,于1926年赴美留学学习航空工程。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不管是在上海交通大学、华东航空学院,还是在西北工业大学,姜老与航空结下不解之缘,并为之奋斗一生。
姜老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始从事航空史研究,并先后撰写了《中国古代航空史话》、《中国航空史料》、《中国近代航空史稿》等文稿,两万余字的《中国近代航空史》被收入《中国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卷》。1987年倾注姜老几十年心血的著作《中国航空史》正式出版,它是我国第一部航空史著作,以其资料翔实,内容丰富,为许多专家学者所引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写信给姜老,称赞他:“多年来研究我国航空航天历史,很有成绩。《中国航空史》经修订,九十年代在台湾重版;2000年10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最新版本,并被专家学者誉为集权威性、科学性、历史性和思想性为一体的中国航空界的传世之作。
姜老治史,严谨认真,持之以恒,他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始收集资料,仅手抄资料就有23册。购藏的航空航天书刊不仅堆满书房,还先后捐赠上海交大和西工大图书馆3000多册。姜老收集资料尽可能接近历史真实,特别是中国近代航空史料。1923年6月,飞行家杨仙逸制成金尼式陆上双翼教练机一架,大元帅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参加试飞典礼,并命名为“乐士文一号。为此,姜老专门写信给宋庆龄询问“乐士文之意,得到“宋办回信解释。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十九路军在上海抗击日军,菲律宾华侨捐赠飞机30架。为查证此事,姜老写信给蔡廷锴,并收到蔡将军亲笔回信。所以,姜老的《中国航空史》专著,涉及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均旁征博引,图文并茂,有史有据,令人信服。
为扩大中国航空史研究队伍,开辟研究阵地,姜老在1983年80岁高龄时创办了《航空史研究》学术刊物。初创阶段,他自编、自校、自印;一封封写信向“老关系约稿;姜老视力衰退,并患有严重的白内障,每次审稿写字,眼睛几乎触到纸上,行文遣词反复推敲;每期出刊,他都自己寄、自己送。姜老的精神感动了大家,很快在刊物周围聚集了众多的撰稿人和读者。如今,《航空史研究》已成为有国际标准刊号和国内统一刊号的正式刊物,并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姜老的奠基人作用还体现在八十年代组建了航空史研究室和创建了中国航空史研究会上,姜老是研究会首任理事长和名誉理事长。研究会吸收了不少中国近代史的见证人及一大批中青年航空史研究者,抢救了一批珍贵史料。一支航空史研究队伍已经形成,一批有水平的研究专著不断问世。
为“直升机正名,是姜老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对我国科普教育的一大贡献。1982年,姜老在《航空知识》上发表谈“直升机和直升飞机的文章,认为人们习惯地将“直升机叫做“直升飞机是不科学的,错误的根源是把飞机和飞行器的概念混同了。为以正视听,姜老在一次次会议中反复阐明观点;平时不断地撰写文章,与大家探讨,《航空史研究》也出了多期专门探讨“直升机的特刊。他还自费在《老人天地》杂志上刊登“为直升机和直升飞机正名的学术广告。
姜老的努力在社会上激起了反响。1984年6月29日《光明日报》刊登了姜老“为直升机正名的文章,同年8月《新华文摘》转载;1987年1月《辞书研究》刊登了姜老“直升机辨一文;《航空知识》从1981年起一律规范地用“直升机,之后航空系统出版物中都采用了正确的名词;中国航空学会和陕西省航空学会专门为姜老印发了证明信件,认为他的意见是正确的。
姜老呕心沥血,孜孜以求,把毕生精力献给了航空史研究事业,称他为我国航空史研究的奠基人当之无愧。
西北工业大学汇集了许多像姜老这样的大师级人物,学校因此而名重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