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经过文物考古专家一个月的挖掘,浙江省绍兴市袍江工业区“袍谷遗址”发掘出一个战国晚期的越国村落。而此次被文物专家称为对越文化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的发掘缘于一封群众来信。
原来,袍江工业区准备建造一条叫南四路的干线,而该路与绍三线交叉口将通过袍谷遗址。袍江工业区里谷社村的村民吴浩梁在3月24日向绍兴市领导写信称,谷社村农田里经常有古陶挖出,希望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这些地下遗产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绍兴市有关领导对此高度重视,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能尽快研究地下文物保护方案。
此前,袍谷遗址在八十年代已进行过两次考古发掘,但当时发掘面积并不大,不过300余平方米。绍兴市文物局针对吴浩梁反映2001年南三路埋设地下管道时曾挖出较多古陶碎片的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一地点距离该遗址曾经的发掘点有1000米左右。从现场捡到的零星陶片来看,这些陶片属于战国时期的文物。
7月30日,有关专家组成考古队进驻发掘现场。8月30日,遗址发掘野外工作宣告结束。据考古队负责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元甫介绍,这次发掘面积达700多平方米,是迄今为止绍兴遗址发掘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国时期的文化层距离地表1.5米,厚度在30至50厘米之间,从发掘结果看,遗址为战国晚期的一个村落遗址。
在发掘中,专家们发现了众多遗迹,包括4口古水井和9口灰坑。水井深2米,直径约1米,其中3口属战国时期、1口为唐宋时期;灰坑形状有圆形的、长方形的和不规则形的,其直径在1米左右,深度为1至2米。
此次发掘还出土了众多的珍贵的出土文物。完整的或基本完整的各类陶瓷器皿近200件,主要为泥质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泥质陶的器物品种有罐、盘等,印纹硬陶器有坛和罐,原始瓷的种类有盅、杯、碗等。这些器皿都是战国晚期越国人的日常生活用品。有趣的是,在出土文物中,还有一些陶制的玩具,如陀螺、纺轮、网坠等小件物品。尤值得一提是这次发掘中唯一的一件青铜器——青铜矛。矛长约15厘米,上刻有精美花纹,稀罕的是矛的一端刻有一个“王字。另一件珍品是一把十分完整的铁镰,此镰跟目前我们在用的镰刀形状十分相近,上面条纹式的锯齿十分清晰。
有关人士认为,这次发掘出来的遗址和遗迹,给研究越文化提供了大量的、新的考古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