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三峡稻花万里香

2003-09-1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夏静 通讯员 陈芳 我有话说

1994年,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创造着一个治水的奇迹。那一年,距三峡大坝坝址不足20公里的宜昌市龙泉镇上,有3个人也正在酿制着中国白酒业的奇迹。

全部家当只有3口缸、3000元贷款的乡间作坊式的一家小酒厂,十年间,以每年赚一个厂的“滚雪球”速度,创下了内地乡镇企业发展的奇迹,成为湖北省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并于今年一举跃升为全国白酒十强企业。这个就是稻花香酒业有限公司。

“稻花香”的老底儿是一家村办酱油厂,后改为柏临酒厂,而此时的茅台、五粮液等全国知名品牌正竞相扩大规模、抢占市场,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酒厂没有立锥之地。

1992年,浓香型白酒盛行全国。柏临酒厂厂长蔡宏柱、党支部书记王家福、技术科长谢永文经过一番细致的市场调查,决定踩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创业之路:请名师、引好水、研新品,创出自己的品牌。王家福、谢永文到四川,在丰都、在永川、在宜宾,遍访名师。他们五上四川“五粮液酒厂”取经,终于从“五粮液”引进了全部的生产工艺,还请到了高级酿酒工程师驻厂指导。经过三个月的努力,“稻花香”系列白酒终于酿制成功!1992年10月的中国三峡艺术节期间,“稻花香”一炮打红,一时间人们把喝“稻花香”当作时尚。

酿酒有句俗话:“水好一半酒,泥老酒更香”。“稻花香”投资580万元,架通了8.2公里长的封闭式管道,将符合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的清泉水引到镇上,成为居民的引用水和酿酒专用水,水因酒而更活,酒因水而愈香。

“这窖泥挺不错的,在泸州我见过,有了它,不愁酿不出好酒。”这是中国白酒泰斗周恒刚老先生对“稻花香”窖泥的赞誉。创业之初,“稻花香”曾经以50元一斤、10万元一车的价格买回了几百万元的“千年泥巴”,垒实了发展之基。

近几年,公司董事长蔡宏柱提出:“企业引导消费”——经营这个市场,要企业引导消费,不是市场引导企业。“稻花香”根据地域差异,推出几十个品种、几十个档次的白酒系列,据说有的湖南人居然喝出了湘西特有的“辣”味!“稻花香”一发便不可收拾,新产品开发一个,成功一个,市场开辟一个,巩固一个。1993年创产值460万元、1994年2142万元、1995年1.079亿元,1996年2.1579亿元……直到今年的6亿元。

“稻花香”三字源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酿成千顷稻花香”的名句。果不其然,从山乡农户的小饭桌到人民大会堂的国宴席,“稻花香”香飘万里。

“稻花香”有一种意境,水稻早在7000年前就开始栽种,稻花从此在神州大地上年年开放,养育着中华民族;稻花香有一种希望,“但得千顷稻花香,便有万人口中粮”,是人们对丰年的讴歌,庆贺丰收的喜悦。农民精耕细作,稻粱满仓;工人任劳任怨,按劳领薪;学生十年寒窗,金榜题名;男婚女嫁,喜得贵子;商人诚信经营,财源广进……都是人生的丰收时刻,也是“稻花香”所要表达的内涵。酒本俗物,但一朝被赋予文化内涵便于俗中蕴雅:听到“稻花香”,就会联想到丰收,联想到奋进、追求,联想到希望与成功。

“绵甜爽口,回味悠长”,说“稻花香”是喝出来的品牌一点不为过。“稻花香”从研制、生产、包装到销售,在每一个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和公司声誉的环节,都配备了质检关,并耗资140多万元组建了质检科、质检中心、技术科和质控中心,严格监控,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向市场。

“稻花香”牌子硬了,市场上也出现了假冒产品。“稻花香”出台了一系列防伪措施:不断更新产品包装,在纸箱包装上防伪;通过电话号码查询;对销量大的产品,在包装箱中放一份公司举办的报纸,酒的出厂日期与报纸出版日期一致,报纸除了防伪,还起到了宣传生产工艺,介绍稻花香酒文化的作用。在造假比较严重的地区,“稻花香”还成立了打假专业队伍,长期驻点,保证了生产者、销售商、消费者三者的利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