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9月17日电从1900年6月22日道士王圆篆无意间发现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至今,敦煌宝藏仍散落于世界各地,不能聚于一处,合成全璧。敦煌遗书的流失零落令人扼腕痛惜。今天至19日,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共同举办的“纪念敦煌学著名学者王重民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暨敦煌写本研究、遗书修复及数字化国际研讨会”在此间举行。来自海内外的著名学者任继愈、宿白、王尧、施萍婷、上山大峻等70余人聚集一堂,对百年来敦煌学研究历程进行全面总结,就各国收藏、保护、研究、数字化敦煌遗书的状况进行交流。
与会者认为,敦煌遗书是研究中古时期中国、中亚、东亚、南亚的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学史、艺术史、科技史、民族史的主要研究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文献研究价值。敦煌学早已成为海内外学术界之一大显学。
在王重民先生等老一代学者的努力下,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敦煌遗书数量与质量得到极大提高,收藏的敦煌遗书已达16000号,长度占世存敦煌遗书的三分之一。国家图书馆在敦煌遗书的修复和敦煌学研究等方面殚精竭虑,致力于成为国际敦煌学的文献中心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