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孩子到底该听谁的

家长点题
2003-09-18 来源:光明日报 穆雪梅 我有话说

我的小孩在家是妈妈心目中的好孩子,听话、懂事,在校也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各科学习成绩优秀。一日,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来找他让他参加小组活动,他摊开手,左右比划一下,做了一个无奈的表情,说道:“我到底该听谁的呢?”原来,我怕影响孩子学习,再三嘱咐不要参加这个小组的训练,可负责老师一趟又一趟不辞辛苦地去找他,老师良苦用心使他犯难了。他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可他到底该听谁的呢?
天津读者张颖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相统一。但由于种种原因,在许多老师和家长那里,素质教育还存在诸多误区:第一,一部分学生参加兴趣小组的学习并不是为了自己的陶冶身心、培养个性,而是想通过接受这样的训练,达到考级认证或者参赛拿到证书,借这个证书来敲开重点中学的大门等。

第二种情况是:家长们有某些兴趣爱好自己没有条件实现,却寄希望于孩子身上。家长的爱好越多,孩子的负担就越重,孩子不喜欢不要紧,“但你得听我的”,“得为我去学”。也有的是孩子喜欢,很想去学习去体验,家长却凭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决定不让孩子去学习。

第三,教育现实在对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方面,要求教师拿出自己的“尖子生”,这使得教师不得不去紧逼学生、追学生、争学生,教师们往往还有一句老话“好孩子样样都好”,越是好孩子,教师就越指望他拿成绩,就越是有更多的教师来“追”他,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权利就被剥夺的越多,他便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几位学生以前参加某团体的训练,可当他们面临毕业,想利用更多的时间复习功课,多读几本书时,他们找负责老师谈了想法,可负责老师说什么也不同意,而且奉劝这几位学生要有奉献精神,学校培养了你,你现在参加团队是要为学校作点贡献!

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学生应该是主体,他们应该自愿地、积极地、有兴趣地去进行学习,他们有权利选择、有权利拒绝。可实际上,一部分学生选择学习和受教育的权利并不能真正得到体现。表面看来,人们并不忽视艺术教育,甚至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一些看似重视素质教育的人们实质上最重视自己的感觉与利益,他们将自己的愿望凌驾于弱势群体之上,他们看中的是素质教育以外的东西——利益,使得本应该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属于孩子的活动、受教育权利却被利益所代替,这样,素质教育中的艺术教育就失去了其审美的特性,失去了对孩子情感的培养和情趣的陶冶。

在素质教育的时代,学生要全面发展、张扬个性,艺术活动对学生来说就是义务,更应该是权利。要让他们作主,让他们自主选择应该张扬什么样的个性,让他们主动自愿地体会和感受艺术教育的快乐。请还给孩子属于他们的权利!(作者单位:北京小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