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月27日的北京国际戏剧节开幕式上,大型景观歌剧《阿依达》将作为开场戏在北京工人体育场演出。自演出前一个多月始,新闻媒体就在报纸、电视、广播中进行了广泛的轮番报道,对这次演出的新奇性、豪华性做了大量描述:“40米高的金字塔”、“耗费上千吨钢材”、“20吨的狮身人面像”、“大象雄狮猛虎列队而过”、“杂技魔术马戏融入其中”等等,由此人们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场面宏大、耗资巨大、人多势众、热闹非凡的“西洋景”。那么《阿依达》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它的可看之处究竟在哪里?记者在与专家的交谈中,他们对这种并未切中要害、没有正确引导大众欣赏趣味的媒体“炒作”感到遗憾,并认为有必要加以纠正。
《阿依达》是意大利19世纪的伟大歌剧作曲家威尔第的传世之作。威尔第一生创作过20多部歌剧,至今仍在世界各地经常演出的有《茶花女》、《弄臣》、《阿依达》、《法斯塔夫》、《唐卡洛斯》、《纳布科》、《奥赛罗》等。威尔第被公认为是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之一,他在高尚、热烈的外在风格下,有着娴熟的刻画人物性格、表现细腻情感的功力。四幕歌剧《阿依达》于1871年在埃及首都开罗首演,是威尔第受聘于埃及国王为庆祝苏伊士运河开航庆典所作。歌剧讲述了埃及警卫长拉达梅斯虽然被埃及公主深爱着,但他真正爱恋的却是公主的女奴、战败国埃塞俄比亚的公主阿依达,在忠诚于国家还是爱情的两难中,他选择了后者,将战争情报泄露给了埃塞俄比亚国王,于是自己要求活埋于神坛之下,阿依达不忍心爱人为她孤身而死,二人相拥迎接死亡。《阿依达》是威尔第创作于晚年的歌剧,是他成熟的艺术才华的集中体现。在这部歌剧曲折动人的故事中,人们通过威尔第的音乐感受到人性的复杂、情感的矛盾、爱情的动人以及合唱的魅力。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再加上它的舞台的壮观艳丽以及迷人的异国风情,使这部歌剧成为至今在全世界最受欢迎、演出最多的歌剧之一。
去年,同样是这部景观歌剧《阿依达》,作为压轴戏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也曾演出过。但据目击者说,有许多来看热闹的人看完第二幕气贯长虹的凯旋仪式后就逐渐坐不住了,开始纷纷退场。对于这种现象,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作曲家吴祖强对记者说:“《阿依达》是很了不起的伟大作品,是歌剧史上分量很重的一部戏,能引进是一件好事。现在都讲文化产业,炒作是为了卖票,这也是主办方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在大多数观众对这个作品都不大了解的情况下,媒体如果能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它的艺术价值和在歌剧史上的地位,就会使观众在看热闹的同时,也能感受深刻和动人的东西,那么大家花钱买票就不虚此行了。这部戏很长,只有进入到艺术氛围中,才能坐得住,如果看完第二幕大场面就走了,丢掉了结尾处阿依达和拉达梅斯死在一起时所表达的那么深厚的情感和那么复杂的心境,那将是十分可惜的。所以媒体不应只着眼于商业宣传,而应营造一种欣赏艺术的氛围。”
这次《阿依达》的演出,除了几位主要演员由国际知名歌唱家担纲以外,中国艺术界将有几千人参加演出,中央歌剧院将是其中的主力阵容。中央歌剧院院长刘锡津在百忙之中谈了对这次宣传的看法。他首先肯定了《阿依达》的引进,认为它为通过市场运作、不依靠政府、集合国内外优秀人才、演绎一部大歌剧提供了一种样式。他说:“去年在上海演出时,也十分注重媒体宣传,引起了受众的强烈关注,甚至吸引了许多上海以外的观众,票房收益极大。但是,中国目前欣赏歌剧的群体还不广泛,如何引导十分重要。媒体应该给予观众更多歌剧艺术本体上的推介,如这部歌剧的魅力所在、艺术特点、作曲家的地位、主要演员的成就等等,引起人们对艺术的关注,从更深刻的意义上了解这部经典歌剧,而不是只知道金字塔有多高,狮子大象有多少。通过对好的艺术的宣传,可以提高全民族的欣赏力。”
音乐评论家陈立更坦率地谈了他的看法:“在古典音乐不景气的情况下,宣传包装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传媒恶炒,有些记者没有客观评价标准,没有常识,人云亦云,只说金字塔有多高,钢材用了多少,很少有人介绍歌剧艺术本身,结果扭曲了欣赏歌剧的实质所在,如此说来,人们是来看西洋歌剧还是看西洋景?是看人类经典文化还是看人造景观?其实形式只是让经典艺术更完美地呈现出来。好的形式,会赋予歌剧艺术新的活力,使歌剧艺术发扬光大,但媒体宣传不能舍本求末,把局部放大,把观众的兴奋点引到外在形式上,而放弃那些人性的、艺术的、能给人留下回味的东西。《阿依达》内涵很深,音乐感染力很强,如果看热闹,那还不如去看马戏表演。”